第六十四章(1 / 1)

楚茂源在槐樹灣念完小學一、二年級,又到鄰村張莊接著念了三四年級。初入小學時他對讀書還是蠻有感覺的。記得有一次做算術題,他算的是對的,老師卻給他判了錯。他就找老師講,最終讓老師給改了回來。這雖然是件小事,但也說明了他當時是有上進心和自信心的,並且也是睿智的。但像這樣值得驕傲並深得父親讚許的事例似乎絕無僅有。及至念完三、四年級,僅僅是完成了一段名譽上的學曆,糊裏糊塗的竟不知道學了些什麼。那是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正是文化大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方興未艾的時候。學習成績並未成為學生追求的明確目標,學校隻是一個文化的空殼。“打倒反動的學術權威”、“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等論調甚囂塵上,停課鬧革命成為家常便飯。那時候像楚茂源這些渾渾噩噩的小學生,他們羨慕的不是誰的學習成績好,而是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像高年級的學長們那樣,手臂戴上神氣的紅衛兵袖章,熱熱鬧鬧地可以到處去串聯。

升學不受成績好壞的影響,因為留級本身沒有意義。村辦小學裏沒有五年級,楚茂源於是成了公社完小的走讀生。

完小應當是“完全小學”的簡稱。一般的理解,從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或者後來的一年級到六年級,年級設置齊全,建製完整,方可稱之為完全小學,簡稱“完小”。但當時的公社完小,小學階段實際上隻保留了最高的五年級,然後還分別設有初中一、二年級和高中一、二年級,所以公社完小同時又稱公社中學。換言之,公社完小和公社中學其實就是同一所學校。

從槐樹灣到公社完小,路程約有五公裏。楚茂源的父親帶他看過病的那所公社醫院,就座落在公社完小的不遠處。五公裏的路程,步行約需一個小時的時間。從家裏出發,直到穿過整個軍工廠的廠區,大約完成了一半的路程。楚茂源這一走就走了三年半,直到念完小學五年級、初中一二年級和高中一年級的上學期,然後決定“回爐”,重新回到槐樹灣的初中二年級“戴帽班”學習為止。在槐樹灣念完初中二年級,這樣的線路楚茂源又重走了一年——從家裏出發,穿過廠區,再走完剩下的兩公裏半,到公社中學就讀那一年增設的初中三年級。楚茂源上學的路線沒有改變,但他的人生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以前的混世魔王已蛻變成為了有誌青年。

從家裏出發,再到廠區,再到學校;或者說從學校出發,經過廠區,再回到家裏。這條來來回回總共走了四年半的線路,在楚茂源心裏一直是那樣的清晰,因為就在這條線路上,他走過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的五公裏,還有他難忘的心路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