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1 / 1)

楚茂源和楚茂德究竟是怎麼好上的,因為啥事好上的,這中間有個什麼樣的契機,沒有人說得明白,問到他們自己,他們也一頭霧水道不出個所以然來。反正倆人就那麼自然而然地好上了。並且好上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好得不可思議、好得不可救藥。就像宇宙的誕生,仿佛突然間就有了,而且不斷膨脹,越來越大,但誰也破解不了背後那催生它的神秘力量。他們在槐樹灣村好出了名,大人們形容他倆之間的關係叫“穿一條褲子的”。這話聽上去雖然土,但十分生動形象。兩個人怎麼能穿一條褲子呢?意思是兩個人好得都分不開了,好得像一個人一樣。

楚茂源每天早上從家裏出來,踏上從村西邊上通過的柏油馬路,再往廠區方向前行一段路,有一條小路從村子的另一頭蜿蜒而來,穿過田疇,與楚茂源行走的這條大路相交,這裏就是他和楚茂德約好的上學的會合點。有時候楚茂源先到,就站在路邊上候著楚茂德;反之,早到的楚茂德也會在同一地點候著楚茂源。起初還有人試著慫恿他們別再相互等候,天長日久,都知道了根本說不動他們。他們忠實地候在那裏,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天晴下雨,曆來都是雷打不動,從不例外。甫一出村上路,他們就開始在另一條路線上搜尋對方的身影,直到倆人肩並著肩,然後一路說說笑笑地向公社學校進發。

楚茂源和楚茂德雖然念的同一年級,但並不同班。他們不僅一起上學,一起消磨午休的時光,一起放學回家,就連早上的課間操時段,也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覓到對方呆上一會兒,盡管屬於他們的隻有片刻的時間。

當他們尚處年少之時,並不需要分擔家庭的責任。頂多就是利用午休的時間,到供銷社打上一瓶煤油,捎回家作照明之用。雖然軍工廠專門安裝了變壓器供村子裏的電,但畢竟電價較高,家長在經濟拮據的時候會考慮購買廉價的煤油,作適當的調劑。多數家長在給孩子安排這項差事的時候可能會不知不覺地掉進孩子們精心設計的陷阱——

給錢的時候,孩子可能就會趁機提出要求,要買墨水呀、作業本呀,甚至有的會說鋼筆壞了需要更換呀,等等,反正變著花樣多要錢。這樣一來呢,本來隻打一斤煤油,兩毛錢,最後家長們實際付出的卻可能是五毛錢,一塊錢,甚至更多。當然,孩子們都機靈著呢,他們會偷瞄家長掏荷包時亮出的家底,相機行事,要真的沒有,鬼點子再多也白搭。

楚茂源和楚茂德倆人就沒少幹這樣的事。他們把從家長那裏騙來的錢用來買糖吃,或者在放學回家經過廠區時理直氣壯地買票進場看電影,甚至偷偷地學抽煙。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前,楚茂源根本不記得那些年從書本上學到了什麼,但對於他什麼時候學會抽煙的,他倒回答得十分肯定——十三歲。

當然,在他們逐漸長大之後,尤其在寒暑兩個假期裏,除了玩,他們同時也會為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