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1 / 1)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超終於在數年之後逮著機會把母親和舅舅請到了自己的新家,總算夙願得償,心裏別提有多興奮了。當天晚上,凡是平安城能夠買到的好吃的東西,甭管多稀奇,也甭管多金貴,都隆重地呈現在張超家的晚餐桌上。張超因為堅持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而違背了父母的意願,他尊敬的舅舅心裏其實也不讚成他的行為,縱然他從不為此感到後悔,也無懼別人的非議,但無論如何卻割舍不下人世間最珍貴的至愛親情。現在,他要報答他們,他要把他所有最好的獻上,他期待著有一天能夠真正贏得他們的諒解。

張超把吳有德和他老伴也請來了。開車去接他們的,正是平安縣酒廠的小車司機鄭師傅。

吳有德一下車就嘖嘖讚歎,說這房子簡直就是建在花園中啊,連咱平安地區的父母官都沒有這麼好的居住條件啊,哎呀真是享了大福啊。。。。。。等他被請上餐桌,宴席的豐盛程度又讓他好一番感歎——雞鴨魚肉自不必說,臘肉香腸樣樣有,蹄筋竹蓀能吃到就不易,此外還有不知從哪兒弄來的野味兒。。。。。。最後登場亮相的就是酒了。各位,張超拿出的可不是一般的酒,而是一瓶包裹著宣紙的茅台酒!一般人也許不會覺得怎麼樣,因為根本就沒那見識。可吳有德也算是場麵上的人物,開過眼的,一看就知道這豈是常人享用之物!當時全國有八大名酒,這茅台酒當仁不讓就排在首位!多年之後,楚茂源成為富甲一方的風雲人物,他招待人的也就兩種酒:一種是進口紅酒,另一種就是茅台酒!不知始於何時,茅台酒就被冠之以“國酒”的名號——它基本上就是奢侈消費的代名詞了!吳有德家也有兩瓶這樣的茅台酒,那是他在幫了別人大忙之後接受的饋贈。那兩瓶酒一直擺在他家櫥櫃裏,他除了時不時的瞟上兩眼,心裏頭從來就沒想過要把它打開喝了。他第一次請楚漢明上他家吃飯時曾經猶豫過要不要拿出來,但最終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要知道楚漢明可是他大哥,是曾經冒險救過他的人啊。。。。。。

茅台酒果真名不虛傳,才打開瓶蓋,整個屋子就溢滿了醇美的醬香味兒!

楚秀蘭喝過治風濕的藥酒,這輩子從來就沒有正經八百的端過酒杯。這回架不住兒子的勸,也勉強跟著喝了點兒。盡管這酒被男人們吹得神乎其神、天花亂墜,可她終究沒能品嚐出這酒的妙處,喝完之後就再不願加添。楚漢明對酒雖然也不是很在行,但直覺上這酒的醇香卻是他平身所從未經曆過的,回味也特別的好,更加神奇的感受是在喝完兩杯之後竟然不像往常一樣有頭痛的感覺!如果不是怕醉,他完全還可以再喝點。

楚秀蘭本是這場家宴的主角,但她應聲的時候多,說話的時候少。麵對一桌子的珍饈美味,她似乎缺少胃口;麵對兒子挖空心思的取悅,她緘默不語。從內心講,要不是驚悉哥哥受了重傷,她絕不可能踏進虹湖村半步。當她見了哥哥的麵,知道哥哥受傷的程度並不像兒子張超和侄子春生描述的那麼嚴重時,立馬就有一種受騙上當被人綁架的感覺。盡管哥哥還沒有機會向她解釋什麼,但她絕不相信哥哥會主動違背盟約,因為哥哥不是那種容易讓人收買的人。哥哥一定是受了那不孝之子的迷惑,上了他的當。

楚秀蘭早早就離了席,一個人待在客廳裏。翠英畢恭畢敬地端來一杯茶,要打開電視給她看,她搖搖手不讓。那時候電視機是稀罕物,別說農村了,就是經濟條件差點兒的城市家庭都沒有。楚秀蘭也不是不喜歡看電視,隻是沒有好興致。她在小舅楚漢超的隔壁鄰居家看過電視,就是專給小孩兒看病的老婆婆家。老婆婆因為年事太高不再接診已有數年,她身邊的子女們都陸陸續續搬了出去,家裏就剩下她和一個保姆。每天晚上,院子裏幾乎所有的大人小孩都會聚集到她家,有的站有的坐,還有的端著碗,興致勃勃地盯著那神奇的小匣子,一個個看得津津有味、如癡如醉。。。。。。印象裏那也是老婆婆一天當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晚餐結束之後,眾人又閑聊了一陣。吳有德一再重複著他說過的話,對主人所擁有的一切,極盡讚美之辭;又誇讚張超,說後生可畏,將來必定大有作為。他滿麵紅光,打著酒嗝,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除了時不時地吸上一口香煙,話語中間幾乎沒有停頓。仿佛他受了別人的恩惠,要用足夠的好話來償還似的。

張超慶幸請到了吳有德叔叔這樣一位客人,既是長輩又有身份。他長這麼大,第一次收獲如此高的評價。恍恍惚惚之中,他不再感到自卑,他覺得自己的形象陡然間高大了許多。

楚茂源察覺到吳有德和張超都有點喝高了,一個自顧自地說,一個不厭其煩地聽,而他爺和姑媽的臉色卻是越來越難看,就趕緊岔開了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