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1 / 1)

楚茂源正往東街上走,準備去他叔家送禮,因為他的兩個堂哥楚茂懷、楚茂清就要結婚了。兄弟倆的婚禮一塊辦,幺嬸說,這樣既顯得熱鬧又省事兒。幺嬸說這話的時候笑得嘴都合不攏,楚茂源長這麼大第一次見她高興成這樣。結婚對於兩個堂哥來說即將成為事實,而對於楚茂源,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他愁的可不是找不著對象。

自從他學會讀書並且愛上讀書的那一天起,他就是老師和同學們注目的焦點。多數女生根本沒有勇氣和他說話,因為他身上有耀眼的光環;他偶爾對誰客氣一點仿佛都是恩賜。他從她們的目光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他所受到的崇拜。隻有像瞿占霞那樣長得既漂亮又有身份的女孩子,才有資格肆無忌憚地追逐他,連形象俏麗的吳若彤都受他的挑剔,因為他覺得她不僅世故圓滑,還有個勢利的老娘。。。。。。他後來的情路曆程也充分證明了他是個特別有女人緣的人。他既有實戰的經驗,又受大量文學名著的浸潤滋養,所以他對於如何跟女孩子打交道信心滿滿。他不怕沒人愛,這一點毫無疑問,而唯一的懸念僅僅隻是他也愛的那個她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人。

那他愁的是什麼呢?——他愁的是如何從戀愛過渡到婚姻。

他的家庭沒有任何財產,他工作到現在沒有一點兒積蓄。所以結婚的事對他來說簡直不敢想象。他十分佩服他的兩個堂哥,因為他們一定是憑著自己的能力走到今天的,他相信他們的家庭在經濟上即使對他們有所幫助,也應該是微乎其微。按理說他們今天做到的楚茂源應該也可以做到,因為兩個堂哥的工資收入絕對不會比他高——楚茂懷雖然是大學生,工資級別和知識分子補貼要高些,但他在中學教書拿的是死工資,而楚茂源除了獎金而外還有職務補貼,兩個人在收入上至少扯平是沒有問題;楚茂清就不用比了,他和楚茂源一樣是中專畢業,在偏僻的外縣教小學。所以問題的根本既不在家庭也不在收入水平,就在楚茂源自己身上。

楚茂源是何等的天賦,什麼樣的道理他不懂啊?但他的稟性跟兩個堂哥完全不同:兩個堂哥不會的他會——比如抽煙喝酒;兩個堂哥會的他卻不會——比如每個月定期存款。楚茂源一方麵明明知道錢財的貴重而另一方麵又不懂得珍惜,手散到沒有任何節製,這就不能不提到他的父親楚漢明了。

楚漢明打了多年的仗,大難不死,可能他覺得這命是撿來的,活一天就賺了一天,所以養成了獨特的金錢觀:有錢的時候他能花,沒錢的時候他也能過;做什麼事賺了他當然高興,賠了他也特別想得開;他從不懂得算計,更不會有長久的謀劃。他的口頭禪是:“走一步看一步。”所以他帶著兒子過的那些日子就特別的有戲劇性:

比如生產隊剛剛分完稻穀打了米,爺兒倆每頓吃的肯定都是大米飯,雜糧立馬靠邊站。眼瞅著大米快吃得差不多了,這才如夢方醒似地摻點兒苞米粒或者苞米麵。及至大米完全沒了,就吃淨苞米飯。楚茂源最怕吃的就是淨苞米飯——苞米粒煮的飯太硬,不香,還不好消化;用苞米麵做飯,得用飯甑,這樣蒸出來的苞米飯才不至於結塊,但吃在嘴裏就像含了滿口的砂,那感覺要不爽有多不爽。那麼來年該吸取教訓了吧?不,來年還這樣過。

又比如過年時買了塊肉醃起來,那基本上每頓都會忍不住要割點兒下來打牙祭。楚茂源小時候不懂事,一遇到好吃的就繃不住,大有風卷殘雲之勢。楚漢明也不能不讓他吃呀,就故意往菜裏多加鹽。菜鹹了就特別下飯,飯吃多了吃飽了你總不能再吃了吧?這就算楚漢明在當家方麵做得最有心計也是最成功的事情。

吃油也一樣。有豬油就先吃豬油,豬油吃沒了再吃菜油。因為豬油不僅香,好吃,還經餓。兩種油混搭著吃這種事都沒幹過。那時候好像也沒這智慧,不知道兩種油混在一起吃行不行。如果菜油也吃完了,就吃素的,吃涼拌蔬菜或者煮素菜蘸辣椒水。反正有油的時候這中間就不會夾雜著吃一頓素的。

最經典的當然要數楚漢明賣了豬去省城看兒子那一次了。楚茂源從小跟父親在一起生活,知道父親養豬從來都不順,真正把豬養大養肥唯獨也就那麼一次,而他就有本事在短短的兩三天時間裏把賣豬得來的幾百塊錢幾乎全部花光。而在此後,兒子每個月區區十塊錢的基本需求卻沒有把握完全得到滿足!

。。。。。。

楚茂源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無可救藥地繼承了這種感性消費的模式,以至於弄到在工作幾年後居然沒有任何的積蓄。兩個堂哥即將結婚的現實,讓他感到既羨慕又有壓力。

因為是下午的下班時間,大街上人潮湧動,人聲嘈雜,那景象恰如楚茂源滿腦子的思緒,紛繁而雜亂。

前麵不遠處是一個熟悉的街口。拐進去幾十米就是顧瓊家,過了顧瓊家再往前走一段,再向右拐,就到了劉倩家的那條小街。

剛一想到劉倩,猛然就聽到有人從後麵喊他的名字。楚茂源心裏一驚,從那脆生生的聲音上就知道是誰在叫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