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史記·帝王本紀》記載“黃帝四麵”——無疑,這男子就是人皇軒轅氏了,能在三十三天外有著如此氣象的,也不能知道其身份了,雖是帝王,現卻是仙家;雖是仙家,但終是帝王身。

此時,自三十三天外蒙蒙混沌中裏麵飛來一青鸞,彩羽在身,霞光縈繞,當是仙家禽類了。青鸞上站著一個宮裝女子,在天上的女子不是仙女就是女神,而這個女子更像是後者,寶相莊嚴,清澈典雅如曹植《洛神賦》那個“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那個“飄忽若神,淩波微步,羅襪生塵”的女神。在青鸞落在寒玉石階上後,神女蓮步娉婷,緩緩想人皇軒轅走來,但人皇軒轅並沒有去看她,保持著原有的姿勢,似乎她並有影響到他,那女子靜靜站立在他的身邊,也是默默不語,隻是靜靜的注視著他,似乎要看穿他。

“剪不斷,理還亂,我們雖然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終究逃不出因果循環。碌碌世人羨慕我等與日月齊壽的歲月,可是他們哪裏知道,越是活的時間長,因緣也是錯亂難分,終有一日會將自己消磨於輪回中,魂飛魄散,再也沒有來世,世人百年之後尚可一碗孟婆湯,過六道來世再續前緣,而我等卻無那機緣了,老而不是是為賊啊……”

良久後,還是宮裝神女打破了這份沉默,柔美的聲音回蕩在三十三天外,但最終還是消失在一片混沌中,億萬年還是如此,也已經不可以以年來計算這裏的時間了。

“一碗孟婆湯後,來世若非得到仙家指點或是自己修得正果,誰又能開啟前世記憶呢?自從仙界斷絕凡間登天之路,還有幾人修得真仙呢?凡人有來世,而我等他日寂滅,不過如同凡人飲過一碗孟婆湯罷了,什麼記憶也沒有了,如凡人無異矣……”軒轅黃帝歎道,其中有著說不出的浩渺。自從師從廣成子,直至今日位臨三皇,問道也要四千載光陰,其中所悟的玄之又玄,又豈是一般仙人可以通曉的?

“軒轅劍,七彩如意,分別是你們神器,今天如的了凡塵,是了斷因緣,還是再續前緣,那就不是我等所能得知的了。天道至上,哪怕三清道尊,西方如來,鴻鈞道人也是無法參透,怎麼識別將它認清?你又何須在此多言?”神女緩緩道,同樣是幾千年的悟道,語氣中已經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但是聽來還是讓人感覺不憤,心中似有抑製不得發的心結。

軒轅黃帝無語,其姿勢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頭上四麵的表情也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這難道就是神仙嗎?太上忘情就是這樣子的嗎?無欲無求,無情無念?若是這般,那求仙有著何用?

不見軒轅黃帝回答,那神女轉身走下寒玉石階,踏上一直在侯的青鸞,絕跡而於茫茫混沌中。

驀然回首的確是固然是傾城傾國,但是她卻走的卻是義無反顧,沒有三步一回首的依依惜別。這難道就是神仙?

千呼萬喚始出來。她,就是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駕青鸞而去後,軒轅黃帝還是佇立在火雲宮外的寒玉石階上,如人間後來人為他建造的石像一般,不動,縱然千年恐怕也不會發生改變。他們是神仙,可是他們也有著屬於自己的因緣、屬於自己的心結……縱妙手能解連環,縱持劍能誅世間邪魔,可是又怎能來斷其中因緣?剪不斷,理還亂……

“有解,有解……無須外物擾我本心,我自太上忘情!”一個蒼老卻不失活力的聲音從火雲宮內傳來。

軒轅黃帝終於有所動作了,緩緩轉回身,踏著千年寒玉石階向火雲宮走回,一邊朗聲道:“紅塵一局棋,我等撥亂了棋局,且由他自己從頭再來,一切其中自有定論,繼續悟我的道去了……”說吧,軒轅黃帝消失在了寒玉石階上,想必已經返回火雲宮了。

也許他們的智慧是我們無法理解的,其中玄之又玄,更是不可言傳,隻可意會。我們是人,不懂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因為他們的是神仙,而我們不是。

“好一個紅塵一局棋,我們是不是也要‘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哈哈……”火雲宮中一個爽朗的聲音響起,絲毫不理會以後要發生的什麼。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隨緣便是遣緣,似舞蝶與飛花共適;順事自然無事,若滿月偕盂水同圓。世事自有定論,但也許自己爭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