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篇設定:T3E“神劍”(1 / 3)

“11點方向接敵,機型T3E數量8,機型不明數量1,距離12厘,預計2分50秒後進入射程。一號二號機能掃描到目標嗎……你們刀鋒陣型爬升至5.5厘,三號四號和你們的無人僚機,用磨盤陣型跟住我,我發射‘星式’後從右側翼掩護一號二號進攻……各位,這是我們第一次在伊甸聯盟的老家作戰,給這些地球雜魚上上課……等等……它們好快!30秒後進入射程,不,20秒後!按分散模式迎擊,迎擊!安卡瑞安塞那卡!”——AW40年6月5日,聯合帝國軍頂級王牌武裝平台機師歐美羅所屬中隊在“迷霧之海”上空與一支編製不明的T3E機群遭遇,歐美羅本人被擊落後俘虜,一直關押到戰爭結束。

1.飛機概述

T3E“神劍”大氣圈攔截機,是伊甸聯盟空軍第一款采用“中央模組,發動機模組,機載模組”三模組結構的作戰飛機。無論就其產量還是實際效用,T3E都是伊甸聯盟曆史上最成功的大氣層內攔截機。

關於T3E的溢美之詞和傳奇實在是太多了,地球本土防禦部隊的空軍總指揮斯圖亞特上將的評價簡明扼要:

“沒有神劍,我們堅持不到41年。”

該機族最新的型號為T3E/86,AW41年12月量產並裝備部隊,現在通稱的“神劍”,一般指的是T3E/75及其衍生型無人駕駛的T3E/AC。

1.1關於曆史

AW25年伊甸聯盟國防部啟動“次世代小型飛行器”計劃,要求設計出一種基於“能量介質燃料引擎”的係列戰鬥機,以取代已經使用了二十多年的F91係列。

項目剛招標時,隻有盧瑟福設計公司、馬克西姆公司和東方集團三大航空企業巨頭提出方案,後來增加了老牌飛機生產廠商波音公司。軍方經過審查決定由波音公司和盧瑟福公司各自研製2架驗證機,編號分別為YF92和YT1。AW29年7月11日,伊甸聯盟總裝備部宣布根據實力、設計的優缺點以及風險程度,盧瑟福公司的YT1方案最終戰勝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波音公司的YF92,贏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軍火合同,負責研製開發下一代先進的聯合攻擊型戰鬥機,新一代的戰鬥機也被正式定名為“T係列。”

其中,T1為通用戰鬥機,T2為宇宙戰重型戰鬥機,T3為大氣圈攔截機。

隨著航空學係統工程的進步和小型化、自動化的提高,飛行器設計理念也在發生著急劇變化,最後試飛的T3型大氣圈攔截機,在設計之初就與它的兩位哥哥有了明顯不同。

在T3機族中,最成熟,也可以說是曆史上最傑出的大氣圈內飛行器,就是現在伊甸聯盟本土防禦部隊空軍的主力機種:T3的延伸版T3E“神劍”。除了在外形上保持著原樣以外,神劍主幹部分采用了組合設計理念,就是把各係統分成高度可拆裝的模組或組合,極大的提高的裝備的可維護性,減少了製造生產、維修測試、和修改設計時工作量。

1.2關於外型

為了能夠適應大氣層內的飛行,T3E機翼采用較輕的鈦合金金屬結構。後翼1/4弦線前略角為40度,在翼尖處折向後方,方便運輸和搭載平台。前翼為三角翼,後略角為50度。

起落架為可收放前三點式,為了應付粗暴著陸和惡劣的平台條件,采用氣動緩衝雙排輪轂結構。

在左右機翼(後翼)各吊掛一台L-30K-2型矢量充能渦扇發動機——也就是所謂的“能量介質燃料引擎”,單台推力120KN,升力模式下80KN。每台發動機都有反推力裝置。

T3E具有較完備的機載設備,全天候起降設備,自動飛行、作戰、著陸係統。機頭雷達罩內設有多功能雷達設備,集合了航行氣象和全景雷達、簡裝版的預警雷達,這些都用來保證飛機在各種條件下安全飛行和作戰。

再要提到的是中央模組。這種工業產品應用在很多領域,被用於航空領域是設計師們自然的推想。如今的模組可以說是一個帶有多功能接口的箱子。被裝在飛機的後部,成為飛機的發動機和武器搭載平台,負責儲備武器係統的補給設備和發動機的能源補給,另外,還提供和其他組合的接口,以便方便的改裝成其他特殊功能的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