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兵出河套(2 / 2)

阿裏答沒有指望能夠借到糧食,他隻是死馬當作活馬醫,隨口報出的數字,不成想忽裏台將帳篷,糧食,牛羊都答應借給他,隻是數量上有出入,不過不要緊,勉強能夠維持五六萬人過一個冬天,至於還要不要再去集寧自己會考慮的,集寧的情況他自己會派人去打探的。

此時的秦鋒已經陪同九位妻妾和母親祖母過完年,各位將軍除了輪值的外也都回到平定陪伴家人過完年,今天全都來向秦鋒辭行準備返回去,情報司副司長王平拿著一份來自北方的情報,急急忙忙的快步來到議事大廳見秦鋒。秦鋒接過情報,得知這時候匈奴與鮮卑,匈奴與烏桓分別在固陽,集寧大大出手。他看完情報又遞給荀彧、程昱、荀攸、郭嘉四人傳閱。

秦鋒已有對策,但是他還是想聽軍政兩方麵負責人的看法,這是四個頂級謀士,他們的意見秦鋒不敢不重視,再說他也不能打破民主集中,集思廣益的議政傳統。

荀彧:“主公,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對整個中原地區也是好事,他們相互間彼此消耗,狗咬狗,我們坐看好戲就可以了,他們消耗得差不多了,對我們造不成沒有任何威脅,必然臣服請求封賞。我們隻需要給他們一個名份,不花一分錢,不費一兵一卒,不和親換來整個邊境十幾年的安寧,還能在他們元氣未恢複之前還能賺取貿易差,豈不是很劃算?”

程昱:“文若所言及是,匈奴,鮮卑,烏桓打生打死與我有什麼關係,他們打得越狠消耗元氣越大,隻是希望匈奴能夠抗揍些沒那麼容易倒下,多殺鮮卑人烏桓人。如果我們貿然出兵插手其中很可能引火燒身,這樣隻會讓鮮卑、烏桓記恨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匈奴除了當時感謝,過後照樣該劫掠還是劫掠你。我們費了人力物力得不到半寸土地,半顆糧食,何苦來哉?難道就是為了他們口頭感謝一下,宣揚一下孔孟之道嗎?”

荀攸、郭嘉兩人也讚同荀彧、程昱的意見,也認為此時不宜出兵北方,北方天寒地凍士兵不適應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作戰,地理位置又不熟悉,,邊境上曆來是以預防防禦為主,如果強行出兵勝利還好,失敗了得不償失。

秦鋒知道這是眼界限製了他們的思維,他們沒有秦鋒那樣的高度,缺乏對草原民族劣根性的了解和認知。秦鋒緩緩向大堂中的眾人解釋道:“你們的說話都有道理,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十幾年的安寧過後會怎麼樣?草原民族會恢複元氣重新崛起,繼續南下搶奪劫掠,這安寧那是要用幾百年血和淚去換的,是要用無數邊境百姓的生命去換的。十幾年的貿易差額才多少,那麼大漢四百年幾乎年年邊境百姓都要被搶掠一遍,甚至有時深入幽並青冀四州內地劫掠,請問這被掠奪走的財產有多少,是一個等量級的嗎?誰說我們沒有辦法得到他們的土地,西域我們以前是怎麼樣統治的?這次我不光要他們的牛馬,還要他們的土地,在他們的土地上修建城池,移居漢民,駐紮軍隊,將他們分散內遷,不服教化者,不移風易俗者,不遵法令者殺無赦,我要決了他們的根,讓他們姓秦,徹底決解邊患。如若不從我就讓他們亡族滅種!草原民族狠,我更狠更毒,隻有將他們打痛了打服了,他們才會像狗一樣聽話,對待他們不能講道理,不能仁慈,有機會一定要一把捏死,決不能讓他們翻身,決不能手軟,明白嗎?”

大廳中的文臣武將被秦鋒的言語震驚到了,秦鋒可不管他們是否理解明白話中的意思,隻要他們照做就可以。秦鋒環視了一下眾人,他乾綱獨斷,做出指示,他這次出征決定占領河套之地,打算帶領漢匈混合的虎賁第1師,第2師,奮威第2師,武衛第2師,第3師,近衛師共計六萬人出發。

秦鋒下令:“文若,從即日起你負責全境內範圍內征集二十五萬人用的糧草。仲德,你負責挑選五百名文士,征招五萬工匠民夫去草原築城教化牧民,待遇從優,工程完成每人根據貢獻可以分得牛羊一頭。趙雲,許褚、張遼、張郃、秦箭、秦超、秦海、秦明、秦勝下去整頓軍隊,十日後兵發河套,奉孝,公達隨軍不得有誤!”

眾謀士,眾將領齊齊起身領命而去,大廳隻剩秦鋒和王平。他又吩咐王平繼續監視匈奴,鮮卑,烏桓三方動向,多派人手到河套地區偵查,為大軍行動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