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尋常路
大學時期的奧巴馬,就已為自己定下了“為黑人而奮鬥的目標”。因此,他需要幫助,需要一個團隊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在大學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卻發現,其實很多黑人學生並非如此,他們並不理解自己的舉動。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進入大學的黑人學生,絕大多數都來自於中產階級家庭或者中上層社會。他們組成了一個集體,外出的時候也親密地待在一起。他們對“造反”並不感興趣,厭倦了總是考慮種族問題。他們之所以不願意提起它,是因為這樣做可以讓他們不用再去想他們的黑人身份,這比花很多時間去生氣或者試圖猜測白人對他們的看法要輕鬆容易得多。
與這些同學在一起,奧巴馬自然會感到無比失望。他沒想到,與自己一樣被白人歧視的同齡黑人,竟然變得如此麻木。
其實,奧巴馬完全不必如此糾結,因為他也可以和那些同學一樣,成為一個隻關心財富、社會地位的人,對所謂的種族問題漠不關心,這樣自己反而可以更加輕鬆。然而,奧巴馬卻無法停止繼續考慮。那些同學很多都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康普敦市長大,那裏是黑人聚集區,如果一個黑人上了大學,家人會全力支持他,很高興看到他的“逃離”。可奧巴馬並沒有在康普敦長大,所以他不需要“逃離”。他更像在郊區長大的黑人學生,他們的父母已經付出了“逃離”的代價。因此,他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哪怕這條路,需要自己“逆行”。
有一件事,讓奧巴馬的“逆行”決心更加堅定。這件事源於他認識了一名名叫喬伊斯的漂亮姑娘,當時,幾乎所有黑人兄弟都追求她。一年級的時候他們住在同一幢宿舍樓。有一次,奧巴馬問她是否要參加黑人學生的聯合會,這時喬伊斯笑了,說道:“我不是黑人,我是多民族的。”
看到有些驚愕的奧巴馬,喬伊斯解釋道:她的父親是意大利人,而母親有部分的非洲血統、部分的法國血統、部分的美國和其他血統。所以,她拒絕參加所謂的“黑人聚會”,甚至將黑人稱為“他們”,仿佛與自己毫無關係。
一瞬間,奧巴馬意識到,喬伊斯這一類人,總是會刻意躲避黑人。他們拒絕被歸類,不想因為膚色被別人所定義。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
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奧巴馬的“逆行”顯得更加強烈,他開始疏遠喬伊斯,疏遠那些黑人同學。他對自己說:“我必須對黑人群體表現出忠誠!”
為了不讓別人把他看作背叛者,奧巴馬仔細地挑選與之交往的人——政治上更積極的黑人兄弟、外國學生、馬克思主義教授、女權主義者或者朋克搖滾詩人。他和他們一起吸煙,穿皮夾克,討論新殖民主義、歐洲中心論、父權製等等。他們在大廳的地毯上撚滅煙頭,把音響的聲音調大到震得牆壁都搖晃,抵製資產階級社會令人窒息的約束。這樣的人,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漠不關心、滿不在乎或者沒有安全感,他們隻是被疏遠了。在常人看來,他們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一條讓人不可理解的路。
然而,這就是奧巴馬,學生時期的他,就已表現出了這種獨特的思維。其實,人類曆史上的所有進步,都是依靠“逆行”的,正如被宗教“神火”燒死的布魯諾,被斥之為“傻子”的愛迪生。逆行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行之時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一味地想著抱怨或逃避。我們可以想象,奧巴馬的那些甘於平凡的同學,現在一定普通到平庸,因為他們不敢麵對自己的膚色,不敢麵對現實,隻願意活在所謂的“夢境”之中。
中國的很多年輕人,其實不也正是如此嗎?我們不敢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問題,隻願意循規蹈矩地生活,一旦遇到挫折,就會顯得誠惶誠恐,頓時亂了手腳。即使身處逆境但仍有機遇時,我們也會因為不健康的心態,導致自己一敗塗地。也許,我們因此會過上一個看似平穩的生活,然而,這是你年輕時許下的願望嗎?在夜深人靜時,你是否會感到後悔,感到當年沒有在逆行之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其實,現在開始奮鬥,我們依然不晚。50歲成功的人尚有很多,更何況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堅定地走下去吧,即使“逆行”也別放棄!
“爛檸檬”也有價值
我們都知道,奧巴馬是一位黑人,這對於“白人至上”的美國來說,他顯然無法立刻受到所有人的歡迎。無論在州議員、國會議員還是總統選舉期間,總會有人對他進行惡意攻擊。
然而,奧巴馬並未因此而自卑。相反,他毫不回避這一問題,反而讓自己贏得了更多的掌聲。在奧巴馬看來,種族主義的觀點對黑人和白人造成了雙重的苦難,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危機更加重了這種痛苦,所以,要想徹底消除種族問題,既需要時間,也需要一個領導人能夠改變現狀,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民眾的福利待遇,而這個領導人就是奧巴馬自己。因為白人無法體驗到像他這樣的黑人的心理情結,而他卻能體驗貧苦白人的生活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