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權傾天下 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承(1 / 2)

請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閱讀最新章節/

第五卷 權傾天下 第六百九十一章 傳承

“得國之正,無過於本朝太祖高皇帝!”

張佳木點一點頭,向著王驥道:“此論甚正,老伯爺,愚意也是覺得如此。”

“好,你能這麼說,老夫甚慰。”

“但如果我停止在這一步,恐怕也不是這個原因。”張佳木緩緩道:“得國此正,也不說就不能失國。王朝更迭興替,誰還管當初的事?要說得國之正,周朝八百年天下就不正?”

他見王驥要反駁,因搖了搖頭,向王驥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絕不可以天下人奉一人,而一人可以殘民以逞,享盡威福……沒有這個道理!”

“佳木此論……”

明朝學術的開放還要從明中後期開始,那些文臣根本不把皇權看在眼裏,可以直指著皇帝的鼻子大罵。

在這種思chao的影響下,才會出現顧炎武和黃宗羲兩個救國無方,誤國有術,但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兩個大學者。

張佳木現在說的,便是顧炎武的主張。

可以說,在當時就提出這種比較原始的理論也是極為不容易的,也是明末思chao解放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這樣的見解。如果沒有明末文官政治展到頂峰的結果,恐怕顧炎武也不會有此結論。

但就現在王驥來說,這樣的理論也實在是太前了一些。

老頭兒瞠目結舌,幾乎要說不出話來。

“君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張佳木看向王驥,沉聲道:“現今天下事,獨集於縣官一人之手,連丞相也沒有,試問,君賢則國治,君若不賢,又如何?”

“君不賢,則文死諫耳。”

“死諫仍不聽呢?”

“這……”

張佳木微微一笑,道:“王振用事時,老伯爺為什麼托庇於閹人門下,還不是因為國君年幼,實權盡在閹人之手,不得已不為之耳。如果君權沒有那麼大,大臣可以分府自立門戶,各cao權柄,州縣官可以自行辟官,臨民、理財、管軍、分君權而各治之,天下事又如何呢?”

明清之際,之所以國家衰敗到叫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步,還是因為中央集權太過,儒學因程朱理學的出現而僵化,士大夫除了少數人之外,經世致用之學根本就談不上。

現在這會兒,就是明朝一個關鍵的轉向點。

是繼續集權,繼續僵化,還是幡然悔悟,有所改變?

對於時政的弊病,王驥也是心知肚明,等張佳木說完,他點了點頭,道:“看來佳木主持的政fǔ革新,絕不會止步於現在這個樣子。”

“是的,是的!”

張佳木答道:“自是不會止於現在這樣的程度。不瞞伯爺說吧,中央要恢複三省製度,強加監察,限製君權,獨立司法。做到這個程度,隻若是今天行,我便是明天便死,也是值得的。”

他從來沒有和人這麼推心置腹的說話,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隨著時間和權力的增減會產生變化。

張佳木執掌天下權,久矣!到現在,把話說出口來,他也才是知道,眼前國家大政的走向和改變在他心中占有多麼重要的位置。也怪不得很多優秀而傑出的政治人物,為了理想可以拋棄一切。

有的時候,隻有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會深刻的理解,為什麼會如此。

“是的!”他自己強加了一下語氣,向著王驥道:“伯爺帶我出身,所以我句句是實。中央就是要這麼改,非改不可。若是有誰擋我去路,任是誰,我也絕不會放過!”

“唉!”王驥也是神情jī動,起身踱了幾句,才轉身向張佳木道:“你和增兒,分歧就在於此了。”

“伯爺說的是,這實在是沒有辦法可想的事。”

“這都是命中注定所必然之事,無可再說。”王驥看向張佳木,道:“這麼一說,你絕不會放權,最少在二十的內,非得由你把大權牢牢握住不可。那麼,我要問你,三省重立,中央如你所說改製成功,地方郡縣分權,也是勢屬必然。同時,吏員與官員都以考試進行,是不是?”

“是,這也瞞不過伯爺。”

“嘿,老夫和胡老狐狸常推演朝局,看你要怎麼做。我看,你辦吏員學校,考核吏員,隻是將來考核官員的先聲罷了。將來,是要官吏不分,官可以行吏事,吏也可以為官,是吧?”

“就是如此,伯爺真的厲害。”

“這不算什麼。”王驥甚是感慨,向著張佳木道:“老夫雖然能從你的布局中推演出一些東西來,但和我胡老狐狸,還有王直那廝,我們三個服官都有一百五十年了,三個老東西自詡不凡,但於國家大政上一無建樹,和你相比,我們真的隻是伴食副諾的xiao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