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道的盡頭就是上邊溪。
小溪上有一座小石拱橋,過了橋是一棵不知道多少年的參天大樹,枝繁葉茂,粗大的樹身上青苔遍布,彰顯著經曆風雨洗禮後的蒼桑古樸。
“哥哥,哥哥…娘!是哥哥回來……”
甜甜的聲音傳來。
方子舒抬頭看去,環樹而圍的石台旁,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婦人,手上拉著一個小女孩。
婦人身穿縞素衣裳,臉上薄施脂粉,瓜子型的臉蛋,雙眉修長,容顏秀麗端莊,眉梢眼角有著淡淡細紋。
身旁站著個身穿淡絳色衣服的小女孩,六七歲年紀。
小女孩長著一張鵝蛋臉,眼珠靈動,另有一股動人氣韻,白白淨淨的臉龐,雙眸閃爍如星。
小小的鼻梁下有張小小的嘴,嘴唇薄薄的,嘴角微向上彎,帶著開心的笑意。
整個麵龐細致清麗,說話聲音極甜極清,令人一聽之下,說不出的舒適。
是娘和靈兒。
方子舒心裏還是有點忐忑不安。
今天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自己也算是兩世為人了。
這是母親陸嵐與妹妹方靈兒,自己的至親之人,但她們不知道自己已經不一樣了。
“舒兒!你回來了,怎麼這麼晚?”
母親的聲音是如此溫柔,舒緩而有力量,仿佛一股暖流湧入心房,聲音裏帶著關愛和溫暖,讓方子舒感到安心。
母親的一聲“舒兒”,讓方子舒的心,徹底的融入了這千年前的世界。
這裏同樣有最愛自己的親人,也將是自己用一生守護的人。
“娘!靈兒,我回來了”
方子舒走到母親麵前,看著母親與妹妹說道。
“哥哥,你怎麼現在才回來?爹、娘都好擔心你”
方靈兒拉著方子舒的手搖晃著說道。
方子舒抽出手來,摸了摸靈兒的小腦袋微笑道:
“娘,靈兒,今天上山采藥遇到大雨,在山上躲雨,所以回來晚了。”
“回來就好,娘也就放心了,走,舒兒,回家吃飯,你爹都等急了…”
母親陸嵐微笑著說完,左手牽起靈兒的小手,轉身朝村裏走去。
村裏的道路是石板鋪成的。
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石板光亮如鏡,泛著似金屬般的青灰色,一眼看上去,像飄帶一樣的把村莊串連起來。
路的兩旁都是一排排的青銅色瓦房,淺黃或灰黑色茅草房穿插其中。
晚歸的農戶們,或扛著鋤頭,或牽著牛,臉色疲憊的向各自的家走去。
小孩子的嬉鬧聲,父母呼喚孩子的聲音、責罵聲、牛叫狗吠聲,村裏熱熱鬧的。
其中偶爾飄來的飯菜香味,讓人感覺到家的溫暖。
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總有一些開心快樂的時光。
生活在這依山傍水的村民們,隻要勤奮勞作,一日兩餐的溫飽不是太大的問題。
善良淳樸的村裏人,在茶餘飯後或閑暇之時,都會互相串串門、嘮嘮家常,你來我往,這就是人間最美的煙火氣。
方子舒攙扶著母親,走在石板路上,來往人們互相打著招呼,母親都會微笑著回應。
母親生於大戶人家,幼時曾讀書識字,知書達禮、溫婉嫻婌,村裏人都說父親有福氣。
二十年前,村裏隻有三十多戶人家,現在已經達到一百八十多戶人家了。
村子裏有兩家是大戶人家,村東頭的陸家,靠西的李家。
村東頭就是方子舒的姥爺家,方子舒的姥爺陸鶴鳴還是雙溪村的村長。
陸家和李家的家主,都是參加過鄉試的秀才。
陸家世代從商。
在縣裏有三間商鋪,州裏有一家商號,由方子舒的大舅陸廣生,和二舅陸廣元負責管理,聽說生意還不錯。
姥爺一家對方子舒家都非常好,時有幫襯。
村西頭李家,家主名叫李懷安,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大兒子李天陽早些年考中舉人,現任曲江縣縣令一職,九品官員。
兩家人都比較和善,對村裏人時有救濟。
前些年來到村裏的外來戶也很快融入村裏。
村裏山地,水田共有兩千多畝,
兩家大戶各手持近七百多畝,每年收租較低,取得了農戶的尊重與擁護,在村裏聲望甚高。
主產水稻,也就是大米,畝產四石左右。
“舒哥兒,你又上山采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