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笑間,村民已經來了快八百多人。
周村,從外圍看很大,實際要圍起來不到八裏地。
雙溪是因為山大,而周村是一個比雙溪還大的盆地,盆地至少有三千來畝。
如果隻是考慮村民與部分土地,隻需要差不多八裏就可以了。
每三十人為一組,坑的空間相加,差不多在一百二十二裏左右,平均每一百人要挖十五裏左右。
坑和牆一起,連挖帶建,全村人至少也需要五天左右,因為周村人多,用時比雙溪村還要短,但留給周村的時間卻更少。
方子舒思考後,對著眾人安排起來。
“大家注意了,每三十人為一組,分成二十組,你們自己選出一位組長,然後組長到我這裏來”
“剩下的兩百人,先做木板,木板寬三尺,長一丈五,將木板置於兩側,形成內空三尺的槽。填土於槽內,一槽內十人手持夯錘依次夯打,十人運土,十人拌土裝筐,依次朝後排”
“每三十人負責一段土牆施工,挖坑的人把土裝筐,置於坑口就行。”
“負責拌土的注意,草、黃土、三合土、水,這幾樣要合在一起拌,一會兒我教大家比例。”
“好,都動起來,從現在開始,幹兩個時辰的活,然後休息,明日辰時複工,不會的及時找我,挖坑隊第一組,從我左邊這棵樹開始,第二組隔一尺開始,以此類推,木匠過來。”
方子舒緊鑼密鼓的,做著各種安排與要求。
大家也及時的投入到工作當中,挖坑的已開始挖,排成一條長龍,占據了八裏地。
夯牆的在準備工具,沒有的,現造,特別是夯錘,在方子舒的指導下,也明白怎麼做,也特別簡單,就像現在的平口螺絲刀一樣。
大家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李成峰也帶著木匠們到兩個村口,指導兩個村口門樓的搭建方法。
“你們看,這個邊要挖成直線,不然木板放不下來”
“這個不對,不夠光滑,存在借力點,坑的作用就會差,”
“你們這個水放多了,隻要潮就行,三合土也加多了,三筐黃土兌一筐三合土”
“對,就是這樣,不錯”
方子舒帶著周老爺子一邊檢查,一邊指導,周老爺子也認真的把方法與要求記在心裏。
一片一片的火光,在夜裏顯得尤其的明亮,照射著忙碌的村民。
大家在有條不紊的幹著活,累了喝口水,就繼續投入到活計裏。
方子舒一會做著指導,一會兒做著示範,一會兒建議,在工地上忙來忙去。
眾人拾柴火焰高。
在眾人的辛苦的勞動下,坑與牆都進度都很快,初具雛形。
大家看到辛苦的成果,也仿佛看到更真實的希望,大家幹的更加賣力。
村裏的老人、婦女來的更多了,勸都勸不走,拿著各式各樣的工具,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
激情也是可以互相影響的,時間在大家的忙碌中過得很快。
到了子時未,年齡大的和婦女們先回村裏,要照顧家裏老人、孩子。
剩下七百多人繼續奮戰,特別賣力的要數周大壯帶的人。
清瘦漢子也在其中,大概一百來人,基本上沒有休息。
挖累了就抬土,幹點輕鬆點的,差不多恢複些了,又去幹重的,互相替換著。
“周爺爺!大壯哥帶的人是不是你們村的護村隊?”
“是啊,子舒,怎麼了?”
“沒有了,周爺爺,我看他們幹活挺厲害的,方法也得當…。”
“周大壯是護村隊的一名中隊長,我們村護村隊有一百四十人。他的功夫是年輕人裏麵最好的,力氣也大,人也還算聰明,護村隊的人也挺服他,所以還是有點號召力的。”
“周爺爺!你們護村隊人太少了,還是要增加人員,加強訓練,按周村的規模,至少也要四百人左右。”
“護村隊隊員加強體能、功夫的提升,找出功夫好的擔任護村隊教習。再從村民裏挑出二百人左右的候補隊員,功夫各項達到標準,就進入護村隊。”
“好!子舒啊,說來慚愧,護村隊也是我們村裏的幾個邊軍組建的,是像你們雙溪村學來的。周村比雙溪的人多幾倍,近幾日想想,還是我這個村長考慮不周啊。”
“周爺爺,話也不能這麼說的,畢竟周村人多,村子也大。作為村長而言,事情也多,人啊,哪裏會做得到麵麵俱到的。說實話,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搞這些建設是為了防賊匪”
“實際遠不止於此,我和姥爺聊過天下大勢,姥爺也說了,如今天下,三年必有刀兵之爭,我個人認為也許還不到三年,大亂起時,以現在的國力會怎麼樣?大家有沒有考慮過?。”
“子舒,這一點,我們也想過,如果到時發生戰亂,我們就省衣縮食,堅持個幾年,也就好了。天下成什麼樣子,我們也無力去管,畢竟對天下而言,我們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村子啊。”
聽了周老爺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