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災後…義捐(1 / 2)

張光達略一沉思,看著方子舒說道:

“公子所言甚是,也讓我有了體悟,順安此疫,經未完全統計,死亡之數應在五千人以上,幸得公子聖手相救”

“現如今,疫情將過,死者已矣,生者亦難,本就生活困苦,此疫無疑於雪上加霜。為生計,本官打算開倉發糧,先以官糧救濟,再向州府申請賑災救助,幫扶眾人度過難關。”

弦光達說了疫後的處理方法,以現實而言,也隻能如此。

“張大人,以現今官場做法,也隻能如此,災後重建,民生扶持,乃是大事。不要瘟疫未死,而死於困苦。若如此,乃是張大人親手把人送上絕路”

“既是轄下之民,你當盡全力幫扶大家。向州府申請救濟,本是當為之事,但等物資下來,也差不多得幾個月吧”

“何況夠不夠賑濟災民,還是個問題。我們也不能坐等,得多方設法,小子有幾個辦法,可供張大人參考”

方子舒也知道,以古代的縣太爺,也隻能有這些操作。

心裏早有定計,也隻是想看看張光達有沒有什麼想法,如果是一個隻顧眼前,不顧災後的縣太爺,那麼,自己也隻能到此為止。

一縣之父母官,沒有大局觀,不為民生著想,隻求政績之人,那麼也就走不長遠。

“請公子指教”

張光達態度恭敬,拱手為禮說道。

“張大人,不必多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成伯這次帶小子急急趕來,除了害怕瘟疫漫延至曲江。也有相助張大人之心,張大人就沒想過,找成伯求援一二?”

“公子,李大人已幫本官太多,如沒有李大人與公子前來,此時的順安已不堪設想。本官能不能保命,都還兩說,此等大恩,本官已感無以為報。再說,順安、曲江皆是邊遠小城,並不富裕,不敢再勞李大人費心了”

張光達很誠懇的說道,作為鄰縣的同僚,已經幫了自己天大的忙了,自己也要心裏有數才行啊。

“張大人、成伯,順安、曲江本就一身帶水,相互幫扶才能走得長遠。誰都會有落難之時,我想成伯也是有心相幫,隻是無能為力而已”

方子舒看出張光達真心想為民做事,既然這樣,那就和成伯的曲江,緊密結合起來。

也借機讓成伯多多施惠於張光達,未來統一在一條戰線上,才能真正做到守望相助。

一個好漢還得三個幫,更何況兩人都是毫無背景的官員。

“嗬嗬…子舒啊,你說到成伯的心裏了,兩縣相鄰,我與張大人又是同僚,本就該守望相助,我也在考慮,如何才能有所幫助,苦於曲江也是錢糧兩空啊!”

李天成一臉無奈,心裏明白方子舒的意思,也很感激。

奈何兩縣皆是窮縣,苦心經營多年,也隻能能維持正常運轉而已,少了也沒甚大用,多了也實在是有心無力。

兩人真的都很難,當個縣令,也不敢大刀闊斧的幹。做好了,功勞是州裏的,做壞了,腦袋是州裏的。

說實話,縣令這個官職,做起來並不容易。隨便一個理由,就烏紗難保,要命也隻是一句話而已。

有背景的縣令,隻要不出太大的問題,慢慢熬,時間差不多了,自然調走了。

沒背景的縣令一級,就是負責上傳下達,處理一下糾紛之類,如遇犯案,抓人可以。殺人,自己說了還不算,得一級一級的批複。

“成伯、張大人啊,你們就沒想過,利用手裏掌握的資源,比如說義捐,就是以瘟疫的名義,需要大家的幫助,籌集賑濟物資,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主動拜訪大戶人家、地主、商賈,還有縣內各級官員。勸說眾人捐贈,錢財、衣物、糧食都行。把捐贈人員登記造冊,然後弄個義士捐贈榜,把捐贈人寫上,在縣衙門口,還有熱鬧的地方張貼義士榜”

“哈…妙啊,子舒,此法甚妙,先登門拜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明情況之下,很難推辭,多少都得意思一下”

“如果知道還有義士榜,都想落個好名聲,當然不願落於人後。更何況,大家都能看到義士榜,就更不好意思少捐,如此一來,就會互相攀比,隻會越來越多,起到很好的帶著作用,好,好辦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