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周叔都如此說,定要見識一番,子舒啊,可別負了這良辰美景,趕緊賦詩一首,以助酒興啊”
李天成一臉期待,就想看看這少年是不是如大家所說的,無一不會,文采斐然。
“成伯啊,這作詩也不是想作就作啊,要應時應景,可不容易,也得有靈感才行啊,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
後夔不複作,千載誰與期?…咦?哈哈哈…您看這不就成了,請諸位品評指正”
方子舒自己也沒想到,突然間想起“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就想借用這兩句詩,來告訴眾人,作詩哪有這麼簡單。
本是知識與人生閱曆,是靈感的自然觸發,由天然而成的。在偶然間所得到的,不是為作詩而作詩。
那不想,念著念著,全念出來了,故而哈哈大笑,你們不是要嗎?拿走…
方子舒真應了妙手偶得之,順手就扔了一個小王炸…
眾人當然不知道這詩是怎麼來的,都認為是方子舒即興而作,也已經見怪不怪了。
對於這個少年的才華而言,還不就是信手拈來而已,其實也真是信手拈來而已。
可李天成不這樣想啊,畢竟是中過舉人的,文采也不算太差。
不能說出口成詩,或者七步成詩,走個一兩萬步作首傳不出村的詩,還是可以做到。
李天成看著一臉雲淡風輕,我已經交差了的方子舒,頭上一萬二千隻烏鴉“嘎嘎嘎”飛過。
“哈哈哈…好,子舒又出一佳作,子舒,此詩何名?”
方子舒見陸老爺子問起,連忙一本正經的回道:
“姥爺,此詩名《文章》”
“不錯,此名甚佳,貫穿全詩意境,子舒,姥爺解讀一下,看對不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本非人工,乃天然而成,心生靈妙之感,在偶然間所得。”
“【粹然無疵瑕,豈複須人為】:純白而無瑕疵,非需人力去刻意追求。”
“【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你看古時之彝器,精巧、笨拙之不能變。”
“【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漢離先秦亦近,文章的深厚、淺薄已有很大的差異。”
“【胡部何為者,豪竹雜哀絲】:胡人之樂,如何而製,亦是管弦、絲竹爾。後夔不再作樂,千年以來,誰又能與其相。比”
“此詩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富含哲理,發人深省,凡有著作,特寡思功。須其自來,不以力構。”
陸老爺子一番解讀,細致入微,特別加上自己的見解,凡有著作,特寡思功。須其自來,不以力構,更能見其功底,不愧有秀才之名。
方子舒也被姥爺的解讀所震撼,幾近陸遊一般,兩人非一個時代,也非一個空間,如以現實大漢發展而言,陸遊應是千年之後的人。
而姥爺竟然就像知音一樣,讀懂了本意。真是才子所見略同,可見姥爺之才華也非同一般啊。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後入朝為官,因奸人迫害而歸鄉。
筆耕不輟,一生佳作千篇,他不僅僅是華夏古代著名的文學家,還是史學家及愛國詩人,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
其中的很多句子更是廣為傳誦,或淒美蘊藉,或富含哲理,或發人深省。
“好,陸伯解讀的詳盡入微,入木三分,深諳其意,子舒之詩才,非凡人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二字十分精妙,作詩詞文章,應有閱曆與經驗,非為作而作,真是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