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天成所說並未添油加醋,事實上也真是如此。
方子舒於兩村而言,是一種精神,也是希望,誰對大家好,心裏都有數。
對兩村而言,甚至包括呂家莊,皇帝算個屁。
因為真正對大家好的是方子舒,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帶領大家建護欄、滅賊匪、改良和植等等,哪一件不是為了讓大家生活得更好而做的。
方子舒做了這些,從未向村裏要過一針一線,還帶著大家吃長街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這是大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村民們淳樸善良,但不代表他們不懂,誰好誰不好,還是拎得清清楚楚的。
皇帝的好,村民們沒感受到,反而讓大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連年的賊匪橫行,錢糧無收,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官府救濟嗎?沒有!
他們要的不多,隻是能好好活下去而已。
李天成是縣太爺沒錯,沒為大家做什麼,不知民生疾苦,誰會從心裏服你。
以現實村裏的認知,王大柱說話都比李天成好使。
更別說方子舒了,給大家帶來些什麼,大家心裏明白,誰心裏沒杆秤。
聽成伯越講越來勁了,把眾人都快帶偏了,再這樣下去,成伯不會是真想造反吧?
不行,還是得勸勸,可得悠著點。
“成伯,求您個事”
“子舒,怎麼還求上了,無論什麼事,隻要成伯力所能及,成伯都答應你”
“嗬嗬…您說的啊,可別不認帳啊”
“怎麼可能不認帳,成伯不是那樣的人。子舒,你要知道,成伯不把你當外人,你也不能把成伯當外人,有什麼話,盡管直說”
“好,成伯,您以後能不能不要這樣誇我了,我隻想低調。您老人家在雙溪說我罵您們,到了曲江也是如此,好像要讓所有人知道我一樣。成伯啊,人怕出名,豬怕壯啊!”
方子舒有些無奈,也知道成伯的一些心思,但自己沒那個心思啊。
早在順安,成伯與張縣令就心思活泛起來了。
現在的自己,毫無依靠,猶如雛鳥一般,還在瞎撲騰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啊。
“子舒,都是自家人,話不傳六耳,道理成伯知道,但你也要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一個人擁有越強的能力,就意味著他承擔的責任也越多。責任是能力的前提,隻有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同時,能力的提升也會帶來更多的責任,因為大家會期望你能帶來更多的希望”
“當你才能展現,初露鋒芒之時,也就是承擔責任之始,你的能力與才華,讓我們為你而驕傲。但於你而言,則是任重道遠,你的身上背負的,已不止是一村一寨的安全與溫飽”
“正如我剛才所說,以你之威望,你讓雙溪、周村的村民,與你一起反這天下,眾人會毫不猶豫的提刀而上,你想過為什麼嗎?”
見成伯動問,方子舒有些小懵懵的搖了搖頭。
李天成繼續嚴肅的說道:
“是因為你帶給了他們希望,能讓他們真正的過上好日子,你的真心為民,獲得了眾人的信任”
“當一個人信任你,願意把生命交給你,而你卻沒達到他們期望,雖然沒人會怪你,以你之才智,你應當明白,這叫辜負”
“當大家無條件信任你,這就是責任,也是大家的希望。你帶給大家以希望,倘若,你又親自毀了大家的希望,此時,所有人剩下的隻有絕望,所以,你才是承擔更多的那個人”
“你才智無雙,世無二出,至此,你乃大家禍福相依之人,若你才能未顯,成伯也隻能庸碌而終老,村民們繼續過著以前的苦日子,倒也罷了,你做的樁樁件件好事,那一件不是驚天動地,又切實的把好處帶給眾人,你乃救世之人,責任之重,你當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