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劃重點(1 / 3)

1.細胞生存的環境是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液,房水和腦脊液等

2.穩態:內環境的各種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叫做內環境的穩態

3.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特征

4.反射弧由五部分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5.正反饋的代表例子:排便,排尿,月經,分娩,血液凝固

6.單純擴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質從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轉運的方式

7.易化擴散和單純擴散的共同點:小分子物質,順濃度差

8.鈉泵每分解1分子ATP,將2個鉀離子移入胞內,3個鈉離子移出胞外

9.靜息電位(RP):ka+通透,ka+外流,內負外正

10.超級化:-70mv→-90mv

11.複極化:30mv→-70mv

12.鈉泵活動的生理意義:①由鈉泵活動造成的細胞內高Ka+是細胞內許多代謝反應的必要條件,如蛋白質和糖原的合成。②鈉泵活動造成的膜內外K+,Na+的濃度差,是神經,肌肉等可心奮細胞產生電活動,維持細胞興奮性的基礎。③細胞外高Na+是其他物質繼發性主動轉運的動力。

13.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突出小泡內含有的神經遞質是Ach

14.有機磷農藥中毒時,有機磷使膽堿酯酶磷酰化而喪失活性,使之失去分解Ach的能力,造成接頭間隙處大量Ach堆積,導致中板電位不斷產生,出現肌肉震顫

15.筒箭毒堿能與Ach競爭受體,阻止Ach與受體結合,使中板膜不能產生終版電位,從而阻斷了神經-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使肌肉失去收縮能力,因此臨床上常用做肌肉鬆弛劑

16.溶血: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溢出

17.等滲溶液:0.85%的Nacl,5%的葡萄糖

高滲溶液:3%的Nacl,10%的葡萄糖

低滲溶液:0.45%的Nacl

18.紅細胞的生理特性:①可塑變形性②懸浮穩定性③滲透脆性

19.男性紅細胞:(4.0-5.5)×10¹²

Hb:110-160g\/l

女性紅細胞:(3.5-5.0)×10¹²

Hb:100-150g\/l

20.缺鐵導致巨幼紅細胞貧血(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1.紅細胞生成的調節:EPO(促紅細胞生成素)

22.將ESR(紅細胞沉降率)快者的紅細胞置於正常人的血漿中,則沉降率正常

23.白細胞:(4.0-10.0)×10^9\/l

24.血小板:(100-300)×10^9\/l

25.血小板的生理功能:①參與生理性止血(血管收縮,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液凝固)②促進血液凝固③維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26.內源性凝血途徑的啟動因子:Ⅻ

27.血液凝固的實質:是血漿中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可溶的纖維蛋白

28.血型:血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的類型

29.抗A不凝,抗B也不凝為O型血,抗A凝,抗B凝為AB型

30.O型血 抗原:無 抗體:抗A抗B

31.交叉配血實驗的方法:將供血者的紅細胞與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稱為交叉配血實驗的主側,再將供血者的血清與受血者的紅細胞相混合稱為交叉配血實驗的次側。

32.交叉配血實驗的結果:①如果主側和次側均未發生凝集反應,為配血相合;②如果主側發生凝集反應,不管次測結果如何,均為配血不合,嚴禁輸血;③如果主側不發生凝集反應,次測發生,則為配血基本相合,缺乏同型血緣時可少量輸入配血基本相合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