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巴菲特所玩的投資遊戲,說穿了就是華爾街的金字塔遊戲。這種遊戲看似合法,卻是完美的犯罪(Perfect
Crime),為我們揭示了為何華爾街能攫取常人無法想象的利潤,把別人口袋裏的錢玩到他們的腰包裏。
我們不能讓我們有著聰明腦袋的年輕人眼睛隻是盯著華爾街的獎金,而不去參加更加能夠創造價值的事業。長此以往,我們將無以為繼!--奧巴馬
卸下華美包裝
2010年6月2日一大早,剛走進公司的過道,我習慣性地朝牆上的電視望去,正報道著CNN的插播新聞(Breakingnews):“巴菲特被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傳訊(Warren
Buffett
Subpoenaed
By
FICC)”。我在原地看了幾秒鍾。傳票(subpoena)是非常嚴肅的法律用詞,是傳訊、傳審的意思。不過說實話,對於巴菲特被傳訊,我一點都不奇怪。我早就感覺巴菲特其實也是華爾街金融大鱷,隻是和索羅斯、羅傑斯那些大鱷相比,他被包裝得更精致而已。這次他的“狐狸尾巴”似乎露出來了。
聽證會在紐約舉行,耗時整整一天,主題是為什麼像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這樣的證券評級機構,會將最高等級的AAA給予那些次級抵押債券--當住宅市場崩潰之後,這些債券迅速下滑到垃圾等級。而巴菲特是穆迪最大的股東,現擁有13%的股份,曾持股20%。
巴菲特此前三次拒絕調查委員會“邀請”,使國會不得不用法律力量,迫使巴菲特站到了聽證席上。在聽證會上,他辯解道:“我根本就沒去過穆迪……我甚至根本不知道那家公司在什麼地方。我隻知道他們的業務模式是非常出色的。”
極其注重公眾形象的巴菲特,竟在聽證席上亂了陣腳,回答了跟他的投資理念--“在投資的時候,我們不要遠離自己所了解的範圍”所完全不符的話。這一理念是巴菲特幾十年來一直號稱在身體力行著,並作為自己的成功經驗向普羅大眾灌輸的。他最為得意的傑作就是在互聯網泡沫席卷股市時,毫不受誘惑,巍然不動地作壁上觀。當時他解釋說,因為他對該行業沒有充分的了解。而他所持有的都是家喻戶曉的股票,比如可口可樂、好市多和通用電氣等等。如果說他真的不了解穆迪公司,那怎麼可能在最多的時候持股20%呢!
被中國人民尊崇為“股神”的巴菲特,被福布斯雜誌評為2008年世界最富之人,也是曆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巴菲特的基金在50年中平均年投資回報率達到驚人的31%。他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堅持價值投資理念,號稱“買下後長期持有,隻買不拋(Buyandhold)”,並保持節儉的生活習慣,大把捐錢給慈善事業。因此他是2007年《時代》雜誌評出的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巴菲特的講話常常被稱為商業討論與幽默的混合體。每一年由巴菲特主持的公司股東大會,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的參加者就達2萬多人。在這一盛大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準備就緒的公司年報和發給股東的信件中,引用和穿插著文學典故和聖經話語,以及中東的警語和數不清的玩笑,因此經常被財經媒體所報道。他每年將拍賣一次與其共進晚餐(或午餐)的機會,拍賣價被越炒越高,2008年趙丹陽以高達211萬美元的價格中標。
媒體也最樂於歌頌巴菲特節儉的美德,總是拿他與嗜血成性的華爾街銀行家的奢侈生活加以對比。因為他是全球最富之人,卻依然住在當年所購買的小房子裏,隻花費了31500美元,如今的市值也不過區區70萬美元。他像所有嚴父那樣管教孩子,像所有普通人那樣到雜貨鋪去購買食物。
雖然後來他在加利福尼亞拉古納海灘(LagunaBeach),買了一幢400萬美元的別墅,媒體卻“懶得”加以報道,這與他幾百億美元身家的天文數字比起來,400萬算什麼?他的公眾形象無可挑剔。然而當他1989年花費公司1000萬美元資金購得一架私人飛機時,他“羞愧”地稱其“不可饒恕”。美國太需要一個道德精英的典範了,當然不會深究巴菲特自認的那點瑕疵。再加上巴菲特已經將85%的公司股份捐贈給比爾·蓋茨慈善基金,公眾對他的信任更是無以複加,他就像“神”那樣被捧上了金錢與道德的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