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思考習慣的力量(1 / 3)

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在分析了他們的信仰、行為、態度和決策方法後,我發現了兩人均虔誠奉行的23種思考習慣和方法。其中的每一種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

巴菲特的招牌式策略是購買那些他認為價格遠低於實際價值的大企業,並“永遠”擁有它們。索羅斯則以在即期和遠期市場上做巨額杠杆交易而聞名。

兩人的區別實在不能再大了,他們的投資方法有天壤之別。即使他們偶爾選擇相同的投資對象,他們的行動原因也是大不相同的。

全世界最成功的兩位投資者是否會有一些共同之處呢?

表麵上看,他們的共同之處不多。但我想,如果有某件事是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會做的,那它就可能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有可能是他們的成功秘訣。

沃倫·巴菲特和喬治·索羅斯都是白手起家的,而表中的其他億萬富翁都有很高的起點。

我越看越覺得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當我分析了兩人的思路、決策過程甚至信仰後,我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共同點。例如:

對於市場的本質,巴菲特和索羅斯的看法是相同的。

當他們投資時,他們關注的焦點不是預期利潤。事實上,他們不是為錢而投資的。

兩人更重視的是不賠錢,而不是賺錢。

他們從來不做分散化投資:對某一投資對象,他們總是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他們的成功與他們預測市場或經濟未來走勢的能力絕對沒有任何關係。

在分析了他們的信仰、行為、態度和決策方法後,我發現了兩人均虔誠奉行的23種思考習慣和方法。其中的每一種都值得我們學習。

接下來,我拿其他成功投資者和商品交易者的行為對這些習慣進行了“檢驗”,結果發現兩者是完美吻合的。

無論是在掌管富達麥哲倫基金(FidelitymagellanFund)期間創下29%年回報率的彼得·林奇(PeterLynch),像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Baruch)、約翰·坦普爾頓爵士(SirJohnTempleton)和菲利普·費希爾(PhilipFisher)這樣的傳奇投資家,還是我曾研究和共事過的其他幾十位極為成功的投資者(和商品交易者)中的任何一個,所有的人都遵循著與巴菲特和索羅斯一模一樣的思考習慣,無一例外。

文化背景並不重要。對我本人來說頗有戲劇性的是,我曾采訪過一名居住在香港,在新加坡、東京和芝加哥用日本的“燭台”圖表做期貨交易的投資者。隨著談話的深入,我逐一檢驗著那23種習慣,不知不覺已經打了22個勾。

當他問我是否認為他應該為他的交易利潤納稅時,我打上了第23個勾。(在香港的寬鬆稅製下,他很容易合法地做想做的事情:免稅交易。)

最後一項檢驗是這些習慣是否“易傳播”。能否將它們傳授給別人?如果你學會了它們,你的投資效果會改善嗎?

我的第一個試驗對象是我自己。由於我過去曾是個投資顧問,而且出版了多年的投資業務通訊《世界金融分析家》(worldmoneyanalyst),承認我自己的投資效果一度糟糕至極讓我難為情。事實上,我當年的投資業績實在太差,以至於在很多年中我隻敢把我的錢藏在銀行裏。

當我在這些製勝投資習慣的指導下改變了我的投資行為後,我的投資效果開始顯著好轉。自1998年以來,我的個人股市資產平均每年增長24.4%—而標準普爾指數的年均漲幅隻有2.3%。另外,我在這6年內年年盈利,而標準普爾指數卻有3年是下跌的。相比我的預期,我輕鬆地賺到了更多的錢。你也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