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認為他任何時候都必須在市場中有所行動。
11.遲疑不決。
12.很少有事先確定的退出法則。常常因擔心小利潤會轉變成損失而匆匆脫手,因此經常錯失大利潤。
13.總是“懷疑”他的係統—如果他有係統的話。改變“標準”和“立場”以證明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
14.不忍放棄賠錢的投資,寄希望於“不賠不賺”,結果經常遭受巨大的損失。
15.從不在某一種方法上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因此也從不知道如何改進一種方法。總在尋找“速效藥”。
16.不知道“交學費”是必要的。很少在實踐中學習……容易重複同樣的錯誤,直到輸個精光。
17.總在談論他當前的投資,根據其他人的觀點而不是現實變化來“檢驗”他的決策。
18.選擇投資顧問和管理者的方法同他做投資決策的方法一樣。
19.有可能花的錢超過他賺的錢(大多數人是這樣)。
20.以賺錢為目標:認為投資是致富的捷徑。
21.愛上了他的投資對象。
22.沒有為實現他的投資目標而竭盡全力(即使他知道他的目標是什麼)。
23.投資對他的淨資產貢獻甚微—實際上,他的投資行為常常威脅到他的財富。他的投資(以及彌補損失的)資金來自於其他地方:企業利潤、薪水、退休金、公司分紅,等等。
20.工作是為了刺激和自我實現,不是為錢。
21.迷戀投資的過程(並從中得到滿足);可以輕鬆擺脫任何個別投資對象。
22.24小時不離投資。
23.把他的錢投到了他賴以謀生的地方。例如,巴菲特的淨資產有99%是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份,索羅斯也把他的大部分資產投入了量子基金。他們的個人利益與那些將錢托付給他們的人是完全一致的。
財富和心理學都讓我著迷。是第一種興趣驅使我進入了投資業。而在本書中,我將兩種興趣結合在了一起。
出於對心理學的興趣,我研究了神經語言程序學(NLP,最簡單的叫法是應用心理學),最終成了一名高級執行師。
NLP的核心觀點之一是:如果有一個人能把某件事做好,那麼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做好這件事。一種被稱為“模仿”的NLP方法是這一觀點的實際應用—也是我想找出巴菲特、索羅斯和其他投資大師的共同之處的原因。
所以我必須首先感謝將許多傑出的NLP講師帶到香港的喬治·齊(georgezee),以及在喬治·齊退休後繼續組織NLP研討班的利奧·安加特(Leoangart)。
羅伯特·邁耶(RobertH.meier)慷慨地允許我參閱他在25年左右的市場研究中收集起來的有關投資的文章和調查資料,這對我的研究幫助極大。
事實證明,寫書是一種團隊協作。莫裏斯·克魯茲的寶貴建議對本書許多觀點的形成至關重要。如果蒂姆·斯泰爾摩斯沒有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與我合作,本書到現在也不會完成。他多次指出我的離題之處,書中語言的簡明清晰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他。
特裏·考克森想出了好幾個辦法(也找到了好幾個地方),幫助我進一步提高書稿質量。
米歇爾·西莉數次欣然擔任手稿打字員,毫不計較數萬單詞未能進入終稿。拉切爾·納卡在本書緩慢的創造過程中一直支持著我,也提出了無數寶貴的意見。
有許多朋友閱讀了本書不同階段的手稿,他們的中肯評論對書稿的完善有不可估量的貢獻。為此,我要感謝拉裏·艾布拉姆斯、格洛麗亞·阿爾特斯、戴維·伯格蘭、布魯諾·比辛格、諾曼·德布拉金、貝·巴特勒、休·巴特勒、彼得·陳、羅伯特·塞斯金、羅賓·弗萊明、勞倫特·古爾內裏、約翰·格林伍德、洛雷·格雷納、唐·豪普特曼、丹·羅森塔爾、布魯斯·泰爾、唐·泰爾、惠特尼·蒂爾森、克裏斯·瓦迪亞和阿爾·朱克曼。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紀念版)最新章節第41章後記(2)地址html/14/14663/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