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問責今日教育(2 / 2)

教育與市場直接掛鉤,其結果反而是人才的緊缺,這表明市場本身已開始向教育提出質疑,要求它與自己拉開距離。教育應該比市場站得高看得遠,培養出人性層麵上真正優秀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自會給社會--包括市場--增添活力。

9

音樂、繪畫、體育這些才能,從一個方麵來看,是特殊的天賦,隻有少數人適合於以之為專業,從另一個方麵來看,又是全麵發展的人的基本素質,每一個人都可以以之為自己的愛好。把所謂特長的考核納入應試教育體製,其結果一方麵是使藝術教育、體育的性質發生了扭曲,把它們由人的天性自由發展的形式蛻變成了應試的工具,另一方麵則在原已過於沉重的功課之外又給孩子們增添了新的負擔。

10

家長們之所以普遍產生恐慌心理,根源是今天的教育體製。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第一,學校類型單一化,就業與高學曆掛鉤,上大學幾乎成為正常就業的唯一途徑;第二,能否上大學和上怎樣的大學又取決於高考,高考的威力自上而下籠罩各級教育,高考錄取率成為中等教育的唯一目標和評價標準,應試教育得以全麵貫徹;第三,重點學校憑借優勢資源成為"高考能校",又以此為資本進行權力尋租,巧立各種名目斂財。

這些環節彼此聯結,形成了一種逼迫學生和家長進行惡性競爭的態勢,於是恐慌彌漫開來。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些教育機構在利用現行體製有意地製造恐慌,借以牟利。

事實上,圍繞著各級升學考試,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包括針對中小學生的各種補習班、特長班,針對各級考試直至考研究生的輔導班,泛濫成災的教輔和考輔書籍及材料。這個產業至少很大一部分是不折不扣的垃圾產業,且不說大量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粗製濫造和弄虛作假,即使是所謂"名師"講授的輔導班和編寫的輔導材料,高明之處也無非是押題猜題有一套,與真正的智力教育風馬牛不相及。這樣一個產業得以興旺,恰恰證明了現行考試製度的可悲。

這是一個寄生在現行考試製度上麵的產業,我仿佛看到,在通向高考的窄路上,從小學到中學,關卡林立,商販密布,強迫或誘騙行人留下買路錢,受害的當然是廣大學生及其家長。

11

為了讓家長們結束恐慌,根本的辦法還是要革除現行教育體製的弊端。不過,對於弊端的革除,家長們也有一份責任。事實上,你們的恐慌也助長了弊端的肆虐,二者之間有一種共謀關係。

我要向你們講兩個很簡單的道理。第一,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你們驅策孩子學各種班,互相攀比,這樣做隻會在總體上加劇不良競爭,而被錄取的人數不會增加,結果多數孩子的班是白學了,獲利的隻是辦班的機構。第二,即使你的孩子在不良競爭中獲勝,付出的代價也太大,犧牲掉的是童年的幸福。

從長遠來看,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長遠比一紙文憑重要。所以,你們自己要保持清醒,拒絕恐慌,拒絕不良競爭,倘若中國的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覺悟,現行教育體製想不變也難了。

12

在一場規模巨大、曠日持久的災難中--今天的教育正是這樣的一場災難--有大量遇難者,隻有少數幸存者,這是沒有辦法的。難道所有人都遇難才公平嗎?當然不,為了戰勝災難,為了災後重建,幸存者越多越好,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機會成為幸存者,這本身就是一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