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避免怒氣(1 / 2)

你或許已對大街上的形形**的人們的憤怒之情已經見怪不怪了。司機也許正因交通堵塞而滿臉怒色;公共汽車上也許兩人正在為搶占座位而大打出手……此種情形,舉不勝舉。那麼你呢?是否動輒勃然大怒?是否讓發怒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你是否知道:這種情緒根本無濟於事y也許你會為自己的暴躁脾氣大加辯護:“人嘛,總都有生氣發火的時候”、“我要不把肚子裏的火發出來,非得憋死不可”。在這種借口之下,你不時地自我生氣,也衝著他人生氣,你似乎成了一個憤怒之人。

你不得不承認,人人都會不時地表露出自己的憤怒情緒,憤怒這一習慣行為可能連你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問他人感覺如何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留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憤怒情緒是一個誤區,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它病毒一樣,可以使你重病纏身,一蹶不振。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們是如何看待“憤怒”的。這裏所提的憤怒是指當某人在事與願違時做出的一種惰性反應。它的形式有勃然大怒、敵意情緒、亂摔東西甚至怒目而視、沉默不語。它不僅僅是厭煩或生氣,它的核心是惰性。憤怒使人陷人惰性,其起因往往是不切實際地期望大幹世界要與自己的意願相吻合。當事與願違時,便會怒不可遏。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憤怒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作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隻要你認為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接受憤怒情緒而不去改正。憤怒既是你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曆挫折的一種後天性反應。你以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極端憤怒是一種精神錯亂——每當你不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時,你便有些精神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自製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

你也許有這樣錯誤的想,憤怒可以使你達到自己的目的,因而發怒是有道理的。關於這一說法,我們可以先看看下麵這一情形:假設你有一個兩歲的女兒,她現在街上玩耍,而且很可能會被車子撞上。你板起臉大聲叫她回來。如果你覺得這樣高聲說話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別在危險的地方玩耍,那麼這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氣,氣得臉發紅、心跳加快、亂摔東西——總之,在一段時間內陷入惰性,那你便是處於憤怒狀態了。你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尋憤怒。你可以這樣想:“女兒在街上玩很危險。我要讓她懂得在街上玩耍是不能允許的。我要高聲叫她回來,以表明我的堅決態度。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為此勃然大怒的。”所以,憤怒情緒對人的心理沒有任何好處。上麵已經講過,憤怒使人情緒低沉,陷人惰性。從病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導致高血壓、潰瘍、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髒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能會破壞情感關係、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情緒。總之,它使你不愉快。你可能不相信這種觀點,因為你或許聽說過發火要比生悶氣更有助於身心健康。是的,生氣時把氣發出去比把氣憋在心裏要好得多;但是,還有一種比發火更好的辦法——根本不動怒,為什麼不采用這種方法呢?這樣,你便不會為決定是發火還是生悶氣而自尋煩惱了。如果你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心中憤怒的火種,你可以通過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用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惰性的憤怒。既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於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