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趙國以後,平原君重用了毛遂,他說:“我一直以為不會錯過有本領的人,沒想到,毛遂在我家裏呆了三年,我竟沒發現他是個人才,真是羞愧。這次去楚國,如果不是毛遂勇敢地衝到楚王麵前說服楚王,恐怕趙國就要滅亡了,毛遂的舌頭比百萬大軍還厲害呀!”
那些隻會吹牛皮白吃飯的門客們,都羞臊得不得了,再也不敢嘲笑毛遂了。
毛遂自薦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自己的能力,不要小瞧自己,在關鍵的時候,對於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比如選班幹部或參加什麼活動時,要勇敢地站出來推薦自己,給自己投上一票也無妨。抓住每一個能鍛煉自己的機會,因為機會總是給那些自信勇敢的人準備的!
華佗學醫
——有時自己的判斷最正確,最優秀的人是你自己
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叫華佗。不管什麼病,隻要經過他的醫治都能很快好起來。很多病人從很遠很遠的地方趕來找他治病。華佗心地非常善良,給窮人治病很少收錢。華佗的醫術為什麼會這麼高呢?他又是怎樣走上做醫生的道路的?這還得從他小的時候說起。
華佗小的時候,家鄉十分貧困,父母靠種地來養活一家人,常常吃不飽。但是善良的華佗經常自己餓著肚子把食物分給鄰居們吃。那時候,華佗的家鄉經常鬧水災、旱災和蟲災,鄉親們不僅辛苦種的糧食沒有了,還經常因為得病沒有及時看醫生而死掉了。華佗看在眼裏,心裏非常難過,他暗暗發誓說:“我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醫生,把大家的病都給治好!”
在離華佗家鄉很遠的地方,住著一位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叫治化道人,道人的脾氣很古怪,從不輕易收徒弟。華佗聽說後,離開了父母,一個人走了整整兩個月來到道人住的地方。一路上,華佗的腳被磨破了,累了就睡在別人家的屋簷下,餓了就吃路邊的野果,不管受多少苦,但他都沒有放棄學醫的念頭。道人看到華佗一路上吃了這麼多苦,說:“我可以答應你留下來,但是你要幫我做事才行!”華佗答應了道人的要求,開始辛勤地工作起來。
每天天剛剛亮,華佗就開始起床忙活了。他先上山砍柴燒滿滿一鍋的水,然後開始打掃衛生。師兄弟們個個怕苦怕累,都把重活交給他做。華佗每天總是開心地幹活,當別人問他累不累的時候,他總是笑著搖搖頭。照顧病人的時候,華佗也非常細心,他仔細觀察病人的變化做記錄,刻苦研究,漸漸地他明白了很多治病的道理。
日子過得很快,一眨眼,華佗來這兒已經三年了。這三年裏,道人一直都默默地觀察著他,看到他如此刻苦努力,道人決定收華佗作為自己的徒弟。他把華佗叫到屋裏對他說:“我要把我一身的本領都教給你,希望你不要讓我失望。”華佗重重地點了點頭。從那天起,華佗跟著師傅白天給病人看病,晚上刻苦讀醫書,本領一天比一天強。
有一天晚上,華佗正在屋中看書,突然一個道童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大聲叫到:“不好了,不好了,師傅生病了,病得很嚴重!”華佗跑到師傅的屋中,隻見師傅躺在床上,臉色蠟黃,渾身發抖,嘴巴裏都是白沫。大家團團地圍在師傅的床邊不知道該怎麼辦。
隻見華佗快步走到師傅麵前看了看,細心檢查了一下師傅的身體,然後平靜地對大家說:“沒有關係,師傅一會兒就好了。”大家聽了十分生氣,都不相信華佗的話。有的說:“師傅平時那麼喜歡你,現在師傅病的這麼嚴重,你還說一會兒就好。”有的說:“你根本就不關心師傅!也不懂得怎麼看病!”……華佗聽了並沒有和大家爭吵,而是笑著對大家說:“不會錯的,我已經仔細檢查過了,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就在這時,師傅突然從床上坐了起來,哈哈笑道:“華佗是對的,我沒有生病,我是裝病來試探大家的。你們都跟著我學醫學了這麼多年了,看來隻有華佗真的學到本領了啊!”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常常會麵對很多的考驗。有時候我們的言行並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可能還會受到很多人的指責。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是隨大流聽別人的意見?還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呢?正確的做法是:堅持自己的判斷!我們應該相信自己,不要盲目地聽從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就應該自信地說:我是對的!最優秀的人是我們自己!
杞人憂天
——與其為不必要的事擔憂,不如做點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