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堅毅不屈,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在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我國的黃河流域發生了大水災,這是因為黃河中遊的龍門山堵住了河水的去路,使河水溢出河道造成的,當時,很多房子和莊稼都被洪水淹沒了,很多人被淹死,人們隻好一步一步地向高處搬家。
當時的部落首領堯想派一個人去把洪水製服,有人向他推薦了鯀。堯本來不相信鯀能做好這件事,但是其他的人都認為鯀是惟一的能治水的人,所以堯隻好同意了。
就像堯所想的那樣,鯀真的沒能把洪水製服。他不停地帶人造堤壩,結果洪水被堤壩擋住以後,越積越多,把堤壩也衝垮了,水災更大了。堤壩被衝毀後,鯀就組織人挖土掩水,想用土把洪水攔住,但是凶猛的洪水根本不怕那點土,所以鯀用了九年的時間,洪水還是像猛獸一樣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堯老了,舜接替了堯的位置,做了部落首領。舜對水災的事情也很重視,所以親自去黃河流域考察。他發現鯀用了九年的時間還沒有讓洪水有一點減小,主要是因為鯀所用的方法不行,他認為鯀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所以就把鯀殺了。
鯀死後,舜又開始找治水的人,這一次,他親自選中了鯀的兒子禹。禹曾經跟著父親治理過洪水,他知道父親的方法不能製服水災,所以便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河邊觀察地形,研究好的方法。
最後,禹決定帶人把龍門山劈開,從山中間修建河道,讓洪水順著河道,從大山中間流進大海。可是當時根本沒有現在的現代化工具,隻能靠著人的雙手,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點一點地開鑿大山。
禹親自帶領大家劈山,親自背著筐子向外拉土,等到龍門山終於被鑿開,河道開通了,洪水終於歡快地奔向大海,再也不流向人們居住的地方時,已經十三年過去了,當初年輕力壯的禹,已經變得頭發、胡子花白,手腳布滿老繭、腿上的汗毛都磨沒了。由於得了嚴重的風濕病,他的腰背再也挺不起來,走路的時候連步子都不能邁大了,就像個年邁蒼蒼的老人一樣。
禹剛剛去治理洪水的時候,才結婚四天,可是洪水被製服的時候,他的兒子已經十三歲了。這十三年來,禹曾經三次路過家門,但是為了能一心一意地戰勝洪水,他甚至沒有進家門看過一眼。
第一次路過家門時,他的妻子正好在生病,需要人在身邊照顧,但他忙著去治水,沒有進家門。
第二次路過家門時,他聽說他的妻子懷孕了,他就要做爸爸了,心裏可高興了,可是為了治水,他還是忍住了思念沒有回家。
第三次路過家門的時候,他聽到家裏傳來了小孩子啼哭的聲音,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做了爸爸,有了兒子,他高興得手舞足蹈。禹真想到家裏去抱抱自己的兒子啊,可是他想了又想,還是沒有進家門。別人對他說:“你就回去看一眼吧,看看自己的兒子,看一眼,也不會誤事的,我們等你。”禹堅定地說:“不行,我發了誓,洪水一天不被製服,我就一天不回家。”
就這樣,禹用十三年的時間解除了威脅人們生命的水災,人們都非常感激他。舜也非常欣賞他,等到舜老了以後,他把自己的位置讓給了禹,讓他做了部落的總首領,百姓們都擁護他。
禹做了首領後,仍舊像以前一樣,和百姓們一起同甘共苦,老百姓都非常喜歡他。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在困難麵前,不要怕,也不要退縮,一定要下定決心戰勝它,然後用行動努力地去一點一點攻克它。隻要不放棄、堅毅不屈,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