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隻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奇跡就會出現
古時候,在冀州的南部,黃河的北部,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這兩座山各有幾十萬平方千米那麼大,七八千丈高,抬頭都望不見山頂,站在山上都望不到山邊,真是既高大又雄偉。
在北山腳下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頭,快九十歲了,他們一家人就麵對這兩座大山居住著,由於北麵的道路不通,所以每次他們一家人出門都要繞過這兩座大山,特別不方便。
一天,愚公腦袋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把門前的王屋、太行這兩座大山給鏟平了,這樣他們一家人出門就再也不用繞遠道了。想到不如做到,於是,他立即召集全家人來一起商量對策:“我打算把門前的兩座大山給鏟平了,這樣我們出門就會方便很多,你們覺得怎麼樣啊?”
因為愚公是一家之主,而且大家也確實覺得這兩座大山擋在門前特別不方便,於是紛紛附和,讚成愚公的意見。可是,愚公的妻子卻說話了:“老頭子,你都是快九十歲的人了,憑你現在的力氣,連一座小土山都難鏟平,更何況是門前這兩座高大雄偉的王屋山和太行山呢?我勸你啊,還是省省力氣吧!”
可是愚公卻說了:“我年齡雖然大了,可身體還行啊!我可以慢慢來,等到我死了,還有咱的兒子孫子,等到咱的兒孫也不在了,那還有他們的後輩人上來,一代又一代,隻要我們堅持幹下去,總有一天能把這兩座大山鏟平的!”
妻子覺得愚公說的也對,點了點頭,但她又有疑問了:“那麼,咱們把挖下來的石頭放到哪裏去呢?”
還沒等愚公說話,就有人說:“我們麼可以把它運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麵。”
於是,沒有人再反對愚公了,他便下定決心帶領兒孫開始挖山了。愚公先帶領三個能挑擔的子孫挖石頭,鏟泥土,並且用簸箕把它們送到渤海的邊上。
他家有個鄰居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個七八歲的小孩生活,可這時這個小孩也蹦蹦跳跳的跑了過來,天天幫他們一起挖山,隻有冬夏換季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河曲那邊住著一個名叫智叟的老頭兒,他一直以為自己很聰明,當他聽說愚公要鏟平王屋、太行兩座大山的時候,就忍不住要嘲笑愚公的愚昧了,他拄著拐杖來到正在挖山的愚公麵前說:“老愚公啊!你真的是太不明智了,憑你現在剩餘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都毀不了,又怎麼可能移動兩座大山呢?”
愚公對智叟的回答還跟對自己妻子說的一樣:“我是沒有多少力氣和時間了,但我還有子孫後代,子子孫孫無窮無盡,會不斷的增加,可是山卻不會增加,隻要我們不停下來,怎麼不可能把它鏟平呢?其實真正不明智的人是你啊!嗬嗬!”
聽到這裏,智叟無話可說了,但還是在心裏譏笑愚公的迂腐,他不相信愚公真的可以成功,真能把山給鏟平了。
但是,愚公是一個意誌力非常堅定的人,他不相信自己做不到,所以他一直堅持挖下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從不停歇。
有一天,守護王屋、太行這兩座大山的山神聽說了愚公移山這件事,仔細查看之後發現果真是事實,於是,他慌忙跑上天庭對玉帝彙報:“陛下,陛下,不好了!”
“哦?是什麼事情讓山神你如此驚慌?”玉帝問道。
“小神負責守護王屋、太行兩座山這麼多年,從未有任何不好的事情發生,可是近年來,山腳下一個名叫愚公的人,突然帶領他的子孫後代開始挖山,還發誓一定要把王屋、太行兩座大山給鏟平了!”
“哦?此事聽來確實頗為蹊蹺,這個名叫愚公的人倒是有些自不量力,可是,他為什麼要挖山呢?”玉帝還是不明白。
山神回答:“因為王屋、太行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們一家人的路,讓他們出行極為不方便!”
“那如今進展如何?”玉帝接著問。
“雖然截至目前隻是挖掉了山的一個小角,可是愚公卻說要世世代代挖下去,直到把兩座大山鏟平為止。”山神很明確地回答。
聽到這裏,玉帝思考道:看來這愚公倒不像個平常之人啊!倒不如我派人替他把山搬走了,也省的他終日勞累。於是一聲令下:“來人哪!宣誇蛾氏二子上殿!”
原來這誇蛾氏是傳說中力氣非常大的一個天神,他的兩個兒子自然也不例外,都是力大無比的神人。
不一會兒,誇蛾氏的兩個兒子就走到了玉帝麵前。
“朕命你們今夜前往王屋、太行兩座山前,將他們從愚公家門前背走,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麵!”
“是,臣遵旨!”接過旨意,二神就趕往山前,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兩座山搬走了。
第二天,等到愚公再打開家門的時候,兩座大山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從此,冀州的南部,漢水的南麵,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愚公移山的夢想因為他的堅持終於變成了事實。
擁有夢想是一件好事情,可如果不為夢想努力,那夢想就永遠隻是夢裏的一個想法,永遠不會實現。隻有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這個夢想,去努力、去堅持,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用堅定不移的信念來激勵自己,那麼才會有奇跡出現、夢想成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