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又像往常一樣,打起別人東西的主意。他想趁著沒有人的時候去把這個風鈴給偷來,但是他也知道隻要輕輕一碰風鈴,風鈴就會響起來。到時候所有的人都會發現他在偷東西。他想:“隻要是聽不到聲音,那就沒人知道自己偷東西了。可是怎麼樣才能聽不到聲音呢?”他的眼珠骨碌一轉,想到了聾子都是聽不到的。所以他想:“幹嗎不找個聾子來幫自己偷呢?”可是,這個主意很快又被另外一個想法給否定了。因為如果找聾子幫自己偷,那聾子就知道自己偷東西的事情了,如果聾子把這件事情說出去可怎麼辦啊?找個不會說話的啞巴來幫著偷吧?他又能聽到聲音啊!想到這,他不停地搖頭,嘴裏念道:“不行,不行。這個辦法不行!”
以後,他每天路過鄰居家門口的時候,都忍不住去看那個風鈴,心想:“如果掛在我家是多好看啊!”
一天晚上,他再也坐不住了,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偷來。他踏著月光躡手躡腳來到鄰居家門口,伸手去夠風鈴。但是風鈴掛得太高了,他根本就夠不到,於是,他隻能悶悶地走回家了。
又過了兩天,他決定還是得把風鈴偷來家,可是自己夠不到,風鈴又有聲音,怎麼辦呢?他想啊想,突然笑了起來,因為他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好辦法。
等到又到晚上的時候,他悄悄地出門了。出門的時候他把家裏的板凳和棉花也帶了出來。他貓著腰,輕輕地走到鄰居家門口,一路上他一會兒看看後麵一會兒看看前麵,生怕被人發現。
到了鄰居的家門口後,他先從口袋中掏出棉花,把自己的兩個耳朵堵住,然後踏著板凳去夠那個風鈴。結果,他的手剛碰到風鈴,風鈴就“叮叮當當”地響起來,在晚上周圍都很安靜的情況下,顯得更響亮了。
鄰居家的人聽到響聲後,跑了出來,當場把他抓住了。
鄰居一看是他,就問:“你這是在幹什麼?為什麼要來偷我家的風鈴?”
他隻見鄰居張嘴卻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但從鄰居的表情裏也猜的差不多,他把耳朵中的棉花掏出來,說:“你們怎麼會聽到鈴聲啊?我都把我的耳朵堵上了!”
鄰居一聽,都“哈哈哈”地大笑起來。他們說:“你把自己的耳朵堵上了,沒有把我們的耳朵堵上,我們還是能聽見聲音啊!你這不是自己騙自己嗎?”
聽見鄰居這麼說,他低下了頭,臉像猴子的屁股一樣紅。
這個故事聽著很荒誕,但實際上常常在我們的身上就能看到這個毛病。比如做了錯事,不敢主動認錯,以為別人發現不了,這是愚蠢的。很多事情不會因為我們不希望它存在就不存在,聰明的人不會自己騙自己,不敢麵對現實的人,最終會自食惡果。
邯鄲學步
——生搬硬套的模仿別人,最終會迷失自我
兩千多年前,燕國有個地方叫壽陵,壽陵有一戶人家,家裏很富裕,達到了今天的小康水平。
這戶人家有一個兒子,相貌英俊,全家人都很喜歡這個孩子,把它當作家中的小皇帝。可是這個男孩卻有個毛病,就是不自信。他總認為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而自己的東西都是差的,不管家人怎麼勸他都沒有用。
他看見隔壁的帥小子穿藍色麻布衣服,就認為藍色麻布衣服是世界上最好的衣服;看見鄰居家嘛嘛香的吃鹹菜,就覺得鹹菜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不管是走著還是坐著,他總是感覺渾身不自在,覺得自己的樣子太難看了。他總是擔心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
家人們勸他說:“其實沒有人在背後嘲笑你,你自己要自信。別管別人說什麼。”可是這個男孩不僅聽不進去,還噘著嘴不開心地說:“你們別管我的事!”。
有一天,他走在路上,聽見幾個女孩在談論邯鄲人走路的樣子。其中一個女孩問另外一個女孩:“你去過邯鄲嗎?看過他們走路嗎?邯鄲人走路真是美啊!”另一個女孩點頭說到:“是啊!是啊!看他們走路,就感覺是在跳優美的舞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