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孝順篇:孝心無價,培養乖巧孝順的懂事女兒(1)(1 / 2)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些美德卻幾乎在獨生子女身上“絕跡”,吃過飯便去看電視,父母忙著收拾碗筷;家裏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先給孩子吃;孩子生病時父母百般照顧,父母生病時孩子卻很少問候……爸爸媽媽們隻有從小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以後她才會是個知道關心別人的懂事公主。

子路借糧

——處處以父母為先,才是真正的孝行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對國家大事很有見解。他為孔子趕過馬車,做過侍衛,跟著孔子到各個國家去過。而且,他為人正直,敢說敢做,還批評過孔子的錯誤呢!所以,他很受孔子的重視。

子路小時候,家裏非常窮,不僅吃不上好菜,還經常缺飯吃,家裏的米缸連老鼠都不愛進。但是他伺侯父母卻非常周到,很有孝心。他想盡一切辦法,讓父母吃好穿好,而他自己往往隻隨便吃一些粗糧。

有一次,家裏又沒有糧食了,可當地的糧價卻一路飛漲,根本就買不起。家裏僅剩的那些錢,到市場上買個饃頭都不夠。子路愁得在院子裏轉圈,腦子不停地在想辦法。後來,他聽說百裏之外的一個小鎮,那裏的糧價比這邊低一多半呢,於是他就去找朋友借了點錢,連夜往小鎮那邊趕過去了。子路在那裏買了大米,扛在肩上走了一天一夜才趕回來。

一回到家,他顧不上坐下休息一會兒喝一口水,就趕緊燒火給父母做飯吃。看著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心裏美滋滋的。他覺得,隻要父母有飯吃,不管讓他做什麼都願意。父母見他獨自站在一邊,也不過來吃飯,心裏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兒子這是想把糧食省下來,好讓兩位老人能多吃些日子呀!

父母感動地說:“孩子,你吃不好,我們也擔心啊!快過來一起吃吧!”直到父母把筷子放下,說,“你要不吃,我們也不吃了!”子路這才勉強坐在那裏,湊合著吃了幾口。

後來,兩位老人都相繼去世了,子路就到外麵尋找發展機會,他挺有才能,很快就得到了楚王的重用,變成有錢人了。每次外出,跟著他出行的車子就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也鋪得特別厚,每次請他吃飯吃的都是美味可口的名貴食物,在當時是特別有名的一個人。

這樣的待遇,在當時隻有國君能夠享有的,人們都很羨慕他。可是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相反,倒是顯得特別難過的樣子。他對別人說:“我現在雖然得到了榮華富貴,可我的父母已經不在了。雖然我還想吃粗茶淡飯,還想像當年一樣用肩扛著一袋米,走百十裏路回家給他們做飯吃,但是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說完,他對著一桌子豐盛的好菜大聲地哭了起來。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我們有些時候卻還會在飯桌上霸道地把自己喜歡的菜全放在自己的盤子裏,家裏有什麼好吃的也是自己先吃,這樣的行為,算是孝順嗎?學會處處以父母為先,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婧女救父

——在父母遇到困難時,主動去幫忙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景公種了一棵槐樹,他十分喜歡這棵樹,不想讓它受到任何傷害,哪怕讓蟲子咬一口也不行。於是,就派人去看守它,還在樹旁邊立了一個牌子,上麵寫著:侵犯槐樹的要受到處罰,砍斷槐樹的就要砍頭!

大家一看國君愛樹到了這種地步,把樹看得比人還重要,心裏都很不滿,但也不敢公開反對。

派去看守槐樹的人叫做衍公,他對國君的做法也不滿意,心裏經常自己嘀咕:“長此以往,國家肯定治理不好!”有一次,他喝多了酒,酒勁上來,就把樹旁邊的這塊牌子給忘記了,上去踹了槐樹一腳,拔出刀又砍了一下。

酒醒之後,衍公才感到後悔,糟了!國君知道了,非得把自己大卸八塊不可!果然,齊景公得到了消息,氣得把桌子都掀翻了,哇哇大叫:“我派去保護樹的官員,竟然敢第一個傷害樹,違抗我的命令!”馬上派人把他抓了起來,準備判刑,給他最嚴厲的懲罰。

消息傳到衍公的家人耳中,大家都慌張起來。衍公知法犯法,明知國君喜歡這棵樹,還要去傷害它,這不是自己找死嗎?哎呀,死定啦死定啦!一家人亂作一團,還有人早就悲痛地哭起來,準備給衍公收屍了。

隻有一個人不著急,她就是衍公的女兒婧女,她努力控製著自己內心的焦急,鎮靜地思索解救父親的辦法。婧女從小就是個刻苦學習的女孩,她對父母十分孝順,性格溫和善良,還很聰明呢!想了一會兒,她眼睛一亮,有辦法啦!於是馬上動身,去了齊國丞相晏子的家。她知道,隻有丞相晏子才能說服齊王,救出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