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高興地喊了起來:“快看,這一定是最好吃的鮮果了!”
因為時間太晚了,山上會有野獸出沒,她們也沒顧得上嚐一口,就摘了滿滿的一筐,唱著歡樂的歌曲下了山。回來之後,女孩們嚐了嚐這些白色的果子,沒有一點味道,用牙咬,怎麼也咬不爛,好像它比牙還結實!大家這才驚呆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去請教負責造船的拱鼓,他見識多,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果子。
拱鼓看了半天,也不明白,但他又愛麵子,隻好出了個主意:“傻姑娘,咬不爛就用水煮嘛,這不,現在這裏就有一口燒開水的大鍋嘛!快試試吧!”說完,他就趕緊走了。
女孩們把白色小果都倒進了鍋裏,又加了些木頭,把水燒得咕嘟嘟冒泡,煮了好久,撈出幾個來,用嘴一咬,還是咬不爛,就像沒煮過一樣。有一個女孩急得拿起一根木棍,就在鍋裏攪來攪去,一邊攪,一邊氣呼呼地說:“看你爛不爛!看你熟不熟!”攪了好一陣,把木棍往外一拿,咦?上麵纏了很多白色的絲線,就像頭發一樣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女孩們驚奇地瞪大了眼睛,都找了根木棍,在鍋裏攪了起來。不一兒工夫,那些白色小果就全都變成了雪白的細絲線,滿滿的一鍋,白得耀眼,晶瑩亮麗,摸上去還特別柔軟,也不知是什麼線。
她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嫘祖。嫘祖正半躺在床上想心事呢,一聽,頓時來了精神,馬上就要下床去看一看,也不珍惜自己的身體。女孩們為了讓她好好休息,就把那些細細的絲線拿了過來。
嫘祖把它們放在手心,仔細地看著,撫摸著,用手一扯,呀!真結實啊!“這些果子是怎麼來的?”她問那些女孩,“哪座山?什麼樣的樹呀?”從下午一直問到晚上,直到她們把整個過程都詳細地講了一遍。
然後,嫘祖高興地笑了:“這可不是果子,不能吃的,但它的用處和食物一樣重要!謝謝你們,你們幫了我一個大忙!也為黃帝立了一個大功!”
自從見到了這些白色的絲線,嫘祖的病很快就好了。她親自帶領女孩們到了山上,在桑樹林裏觀察了好幾天,發現這些白色的小果,是由一種可愛的蟲子從嘴裏吐出來的細絲編織而成的。她馬上就想到,這些細絲可以製作漂亮的衣服,於是回來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黃帝,請求黃帝下令保護山上所有的桑樹林。
在她的提議下,人們栽種了更多的桑樹,開始養蠶,然後把蠶絲織成了既美麗又光滑的布,從而製作出了絲綢,人們也就有了製作衣服的上等的原料。為了紀念嫘祖作出的這些貢獻,後來人們就尊稱她為“先蠶娘娘”,因為她是第一個發現蠶絲的人!
先蠶娘娘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多問幾個為什麼,仔細尋找問題的答案。隻有具備這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探索精神,才能取得成功,真正的擁有真才實學。
上官婉兒
——做一個像上官姐姐一樣了不起的女孩
上官婉兒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孩,她是唐代的女官,女詩人,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嫁給了唐中宗做後妃,被封為昭容,因此人們又稱她為上官昭容。
據說在她將要出生的時候,她的母親夢見一個像大樹一樣高的巨人,說:“你的孩子以後將能夠決定天下知識分子的命運!”母親高興極了,心想,將來能做官?看來我懷的一定是個男孩呀!可是生下來之後,卻發現是個女兒。母親就有點不高興了,在婉兒滿月的時候,抱著她在懷裏,皺著眉頭問她:“就憑你,以後還想決定全天下讀書人的命運啊?”沒想到,婉兒聽到這句話,竟然張開小嘴,咿咿呀呀地不停地回應呢!
她長到14歲,就已經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美人了,不但長得漂亮可愛,而且言行舉止很有氣質,一看就是個講禮貌有品位的小女孩!她讀書過目不忘,還很有文采,寫出的文章讓人大開眼界,紛紛稱讚!很快,她就得到了武則天的賞識,讓她專門負責書寫皇宮的詔命,這可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武則天發布的很多文件,都出自她的手筆!
不過,隻有文采是遠遠不夠的。上官婉兒之所以能在皇帝麵前得到重用,和她冷靜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她很擅長思考,遇到事情的時候,前前後後都能想到。所以,到唐中宗的時候,她就成為了皇帝的後妃,不僅是皇帝的妃子,還是他身邊重要的女謀士呢!為他出謀劃策,提了很多有用的建議!
比如,她建議皇帝設立一座修文館,召集了天下的很多會作詩寫文章的知識分子,讓他們在修文館研究文學。你看,這不是正好應了她母親當年的那個夢嗎?這個建議,真的是決定了全天下讀書人的命運,因為很多讀書人都爭相跑到京城,希望能得到一個機會,可以到修文館研究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