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要教育女兒多觀察多動腦,這樣才能培養她“驚人”的觀察力、想象力,從而品嚐到智慧帶來的歡樂。如果爸爸媽媽們能讓孩子將這種好習慣一直保持下去,想不培養一個“智慧牌公主”都難!
倉頡造字
——小女孩多觀察,就能成為發明家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到底是怎麼發明的呢?傳說這跟一個叫倉頡的人有關。在六千多年以前,倉頡是黃帝手下的一名史官,負責記錄信息、繪製地圖等工作。有一次,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正在交戰,雙方打得難分難解,十分激烈。黃帝一看不行,這樣打下去,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取勝,就準備改變戰術。他叫倉頡把作戰圖拿過來,結果,倉頡一摸,身上帶的作戰地圖不知道什麼時候丟掉了。黃帝沒辦法,隻好命令軍隊暫時撤退,過幾天再打。
回到軍營,黃帝對倉頡說:“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大臣了,在這種關鍵時刻,你怎麼能把地圖給弄丟了呢?”
倉頡也很難過,回答說:“您有所不知,現在人多事雜,既要打仗,又要結繩記事,刻木為號,這麼多信息,實在是難以記住。你看,我這稍微一分心,連地圖都忘記放在哪兒了!如果照此下去,將來說不定還會出更大的錯誤呢!”
黃帝就問他:“那該怎麼辦呢,你幫我想個辦法吧!”
倉頡靈機一動,就說:“我看,應該發明一種圖形,人們一看,就能明白是什麼意思。我們用這種圖形,把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看到了,就會按照這個意思去做了!您說,我的辦法怎麼樣呢?”
黃帝一聽,確實是個好辦法,就讓倉頡從此專門負責造字的工作,不用再隨軍打仗,全心全意地替天下的人們發明文字。
文字到底應該怎麼造呢?倉頡整天琢磨,從秋天研究到了冬天,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還沒有一點頭緒。這天,下了一場大雪,倉頡到山上去打獵,隻見漫山遍野全是厚厚的白雪,突然從樹林裏跑出兩隻山雞,飛快地從他身邊跑了過去,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接著又跑出了兩隻小鹿,撒著歡,邁開四條腿,也在他的身邊竄了過去,留下了幾行清晰的蹄印。
倉頡目不轉睛地望著這些腳印,一下就出神了,把打獵的事情早就忘得一幹二淨。看,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形狀一點都不一樣,一看就知道這是哪種動物的腳印!
倉頡心想:“我們把雞爪畫出來,這就是雞;把鹿蹄畫出來,這就是鹿;把人的手畫出來,這就是手,把人的形狀畫出來,不就是人了嗎?世界上不管什麼東西,隻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一個有代表意義的字了嗎?!”
想到這裏,倉頡高興極了,飛快地跑回去,把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黃帝聽了笑著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你是我身邊最聰明的大臣了!好吧,你就按照象形造字,把用得著的字都造出來,我再公布給全天下的人們!”
於是,倉頡每天都觀察身邊的事物,像日月星辰,鳥獸山川,隻要世界上存在的事物,他都會用心地研究,觀察。沒過多久,一些常用的字,像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等都造了出來。這些字不僅外形好看,還容易學,容易記呢!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該用什麼東西來記錄它們呢?寫在石塊上拿不動,寫在木板上吧,又太笨重了,寫在獸皮上?也不合適,因為在當時,獸皮是很貴重的東西。
倉頡又開始犯難了,整天琢磨這件事。有一天,有人在河邊捉到了一隻烏龜,拿著它來找倉頡,請倉頡給這隻龜造個字。倉頡就再造了一個象形的“龜”字,順手刻在了龜背上。刻字的時候,這隻烏龜感到很疼,一掙紮,“啾”地一下就跳進河裏逃走了。過了兩年,人們在河水的下遊又捉到了它,拿著它來送給倉頡。
他驚奇地發現:刻在龜背上的字,不但沒有被水衝掉,還長大了呢!他馬上就想到,如果用龜殼來記錄文字,一定會保存得很久,而且不會變色和磨損!想到這裏,他就讓人去收集龜殼,把自己造出的所有的象形字都刻在龜殼上,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
黃帝高興地說:“倉頡啊,你的功勞太大啦!”
從這時起,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漢字!在這其中,倉頡的智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倉頡造字的故事告訴我們,隻要注意觀察,人人都有可能成為發明家!想成為一個智慧的小公主,就要勤動腦、多思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戰勝困難。其中,耐心很重要哦!
鑽木取火
——告訴女兒多觀察多動腦,才能有創造
大約一萬多年前,在黃河附近生活著一個部落,他們以打獵為生,生活十分艱苦。那時候,人們不知道火是什麼,也不明白怎麼使用火,吃的食物都是生的,打獵弄到的動物肉也隻能生吃,既不衛生也不好吃。而且,每到黑夜,四周一片漆黑,野獸的叫聲到處都是,人們又冷又怕。因此,那時的人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天上有一個大神叫做伏羲,他見人間的生活這麼苦,每天都有很多人因為饑餓和寒冷死去,心裏很難過。他就想讓人們明白火的用處,利用火為自己獲得幸福的生活。於是,他就在山林中降了一場雷雨。雷聲轟隆,“哢嚓”一聲,一道雷電就把一棵樹劈斷了,燃起了衝天大火,很快就燒著了十幾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