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處世篇:命運是被灌輸的,父母要教給小女孩的處世金律(1)(1 / 3)

每個孩子的人生觀、處世觀都是在爸爸媽媽的灌輸下形成的。她或許靦腆,或許愛跟人頂嘴,或許常常允諾的事不做……這對她進入社會後的影響是極大的,與其等到二十幾歲時才責怪她不懂更好地做人,總在社會中摔跟頭,不如現在就教給她一些為人處世的金律,讓孩子在以後的處世中遊刃有餘!

嗟來之食

——無論再艱難的處境,都要有骨氣

戰國時代,中原的幾大諸侯國整年整月地打仗,老百姓很難過上太平日子。要是再遇上天災什麼的,那就更沒法活了。

有一年,齊國遇上了大旱,好幾個月都沒下雨,田裏的土地幹得全是縫,跺一腳都冒青煙兒;莊稼全都枯死了,沒收上來多少糧食。窮人的生活頓時就陷進了地獄一般的境地,吃完了樹葉吃樹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眼看著一個個都要被餓死了。可是富人家裏的糧倉仍堆得滿滿地,裝的全是糧食,他們照舊吃香的喝辣的,不管窮人的死活。

有一個富人名字叫黔敖。他家裏很有錢,糧食也非常多。這家夥看到街上的窮人餓得滿地打滾,瘦得皮包骨頭,他不僅不同情,反而幸災樂禍地說:“哎呀,還是有錢好啊,你們看我,吃得多胖啊!”不過,他也想拿出點糧食給災民們吃,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讓這些窮人們覺得,他高高在上,是個很高貴的富人。

他讓家裏的丫鬟做好了窩頭擺在路邊,施舍給過路的災民們。每過來一個饑民,黔敖便丟過去一個窩頭,傲慢地說:“叫花子,老爺我今天心情好,就賞給你吃一個吧!”

有時候,過來的是一群人,黔敖便丟出去好幾個窩頭讓他們互相爭搶,他在一旁充滿嘲笑地看著他們,感到十分開心,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大恩大德的活菩薩。災民們雖然都很憤怒,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但因為實在太餓了,隻能忍受他的這種羞辱,也沒什麼辦法。

這天,有一個餓得已經快不行的災民走了過來,他的頭發亂蓬蓬的,衣服破得就像一身爛布條,鞋子壞了十幾個洞,用一根草繩綁在腳上。他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走路東倒西歪,搖搖晃晃,眼看就要倒在地上起不來了。

黔敖看見這個災民的模樣,就特意拿了兩個窩頭,還盛了一碗湯,對著他大聲地吆喝:“喂,你過來吃吧!”

可這位災民像沒聽見似的,根本沒有理他。黔傲覺得很沒麵子,又用更大的聲音叫道:“你聽到沒有?給你東西吃呢!”

災民突然停住腳步,抬起頭瞪大雙眼看著黔敖,很有誌氣地說:“收起你的東西吧,我寧願餓死,也不願吃你施舍的飯菜!”

黔敖萬萬沒料到,餓成這樣的人,竟然還保持著自己的人格尊嚴,寧可餓死也不受自己的羞辱。頓時,他感到自己的臉上火辣辣的疼,十分慚愧,就像被人打了一巴掌,呆呆地愣了好長時間。

許久,他才醒悟過來,急忙下了高高的台階,走到這位災民麵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向他道歉:“對不起,是我錯了,謝謝您的教誨!現在,我真誠地請您在這兒吃一些飯菜!”

不管什麼時候,人都應該有尊嚴、有骨氣、有誌氣。當我們麵臨困難時,對於善意的幫助我們可以接受;但是麵對這種態度施舍來的食物,不接受也罷,絕不能因此喪失自己的人格,因為公主的人格應該是高貴的。另外,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當我們幫助別人時,也一定要真心實意,不要以救世主自居。

大樹和蘆葦

——遇到風險時,有時退讓比硬頂更安全

在一個高原地區,有一座森林,這裏經常刮起狂風,飛沙走石的,風一刮就是好幾天。每次刮風,很多樹木和森林旁邊的房屋都會被刮倒,環境特別惡劣。人們采取了預防大風的許多措施,栽種了更多的樹,都無法阻止大風每年刮斷那些又粗又壯的大樹,掀開越來越堅固的屋頂。

有一天,這個地區又刮起了猛烈的狂風,風很大,漫天遍野都是刮起來的樹枝和各種各樣的東西。而且,這次把森林裏那棵最粗壯的大樹也刮斷了。大樹傷心地躺在地上,邊流眼淚邊抱怨,說自己命不好,怪自己長錯了地方。

突然,它發現長在湖邊那些細小的蘆葦竟然一點事都沒有,不僅沒受傷,還活得好好的呢!真是太奇怪了!可把大樹眼紅壞了。

大樹就問:“我這麼結實高大的樹都被風刮斷了,你長得又細又小,還很脆,平時人們一折你就斷了,可為什麼卻沒事呢?你看風這麼大,吹得這麼凶,恨不得把地皮都給吹走一層,多嚇人啊!你倒挺滋潤的!”

蘆葦嘿嘿地一笑,說:“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軟弱無力,如果硬頂的話,肯定會被風吹斷的,所以每當刮風時,我們就低下頭給風讓讓路,這樣就避免了狂風的衝擊!而你們大樹,卻總是仗著自己粗壯有力,拚命跟風對著幹,當然就會被狂風刮斷了!”

大樹一想,真的很有道理!它又看了看周圍,果然,那些在狂風吹來時伏下身子的小草們,也都一點事都沒有呢!它佩服地想:“看來,在遇到危險時,它們的做法比我更聰明、更能躲避危險呀!”

麵對危險一定要采取合理機智的辦法,不能盲目硬頂、逞強逞能,特別是涉及人身安危時。有時候,適當的退讓才能讓自己避過那些過大的風險,從而能夠更好地生活。當然,這不意味著麵對任何事情,都要縮頭退讓,比如,學習上的困難,我們還是要知難而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