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說一下那個時候的唐朝,處於怎樣的境況中。
公元763年,掀起安史之亂的叛軍投降後,安史之亂結束。
大唐看似走向了和平,實際上,這些叛軍舊部依然維持割據的局麵。
大唐威風隨著安史之亂的開始,早已不見。
朝廷當時又麵臨吐蕃、回鶻的威脅,所以不得已對藩鎮采取妥協的政策。
這也是大唐後期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藩鎮獨大。
本來這個問題就不好解決,唐德宗還沒有調節好各方關係,反而越忙越亂。]
也許這樣想不太恰當,但就是讓虞美人覺得,這簡直像極了東周。
[安史之亂後,朝廷分封李懷仙為範陽節度使、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
範陽、魏博、成德,合稱“河北三鎮”。]
為什麼要說這個呢。
因為這是後麵的重點。
[五年後,李懷仙被部下朱希彩﹑朱泚﹑朱滔所殺﹐三人也相繼為節度使。
又過一年,田承嗣也死了,侄子田悅承襲他的位子。
又是兩年之後,李寶臣死,他兒子李惟嶽要求繼任,唐德宗拒絕。
於是李惟嶽、田悅,和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的聯合叛亂。
好,叛亂出現,那就得鎮壓,次年,叛亂被鎮壓。
河北三鎮節度使重新任命,可王武俊認為自己平亂功績最大,賞賜卻不多,然後聯合朱滔、康日知、田悅、李納等發動了叛亂。
幾人還各稱王,朝廷又命令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平叛,然而李希烈卻自稱天下都元帥,加入了叛軍的隊伍。]
虞美人真的服氣,安史之亂結束才短短幾年,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不是叛亂,就是叛亂,還沒完沒了了。
虞美人都有點不想講了。
本來想著講快一點的,結果這人是一串一串的來,還都各有聯係,分開來完全看不懂了好吧。
[大唐現在算是亂套了,可這次叛亂卻遠遠沒有那麼好平息。
唐德宗又急忙調遣關內諸鎮兵出關。
五千涇原兵被調路過京師時,見沒有得到朝廷的犒賞,索性直接發動了叛亂。
之後長安陷落,唐德宗學著他祖宗唐玄宗,又一次放棄長安跑了。
他和百官逃到了奉天縣,被涇原兵包圍,隻能苦苦支撐。
之後,涇原節度使朱泚在長安稱帝,和河北各大反叛勢力聯合。
繼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又一次,危。]
貞觀時期。
聽完前因後果,李世民隻覺得憋得慌,狠狠錘了幾下胸口,想讓把這口氣咽下去。
可二鳳陛下又怎麼可能咽的下這口氣呢。
氣死他了。
剛過一個安史之亂,現在又來個朱泚稱帝,他李世民是從隋末亂世裏殺出來的,可他的後代怎麼就這麼廢物,就隻會逃跑。
他的大唐,他的長安啊。
可若是讓虞美人知道了二鳳所想,大概會說這才哪到哪啊。
要知道,大唐出名的除了安史之亂,就是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
[關於這次兵變,最後是被一開始出征河北的李懷光和李晟解決了。
但不要忘記,這個時候的唐德宗身邊,可還有根攪屎棍盧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