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李漼,唐朝第十八任帝王,他雖然是“小太宗”的兒子,但行事為人卻像極了唐穆宗李恒。
值得一提的是,李漼雖為長子,卻並不得他父親的喜歡,李忱甚至一度想讓李漼搬出皇宮。
總之一句話,他父親想要廢長立幼,他更看重自己的三兒子。
當然,從今天的盤點上來看,我們就知道李忱並沒有成功。
但他的眼光卻是值得肯定的。
畢竟李漼確實就是位徹頭徹尾昏君。]
唐宣宗李忱聞言,扯了扯嘴角。
並沒有很開心謝謝。
他就知道他這個長子,就是個擔不住事的。
可,他最後還是失敗了嗎?
不過,這次天幕的出現未嚐不是一個好的轉機……
就是不知道他這個好兒子,到底都幹了些什麼?
[李忱又到底是怎麼看待李漼的呢,他認為李漼生性荒唐,目光短淺,相比他三兒子而言,沒有當帝王的氣度,大唐恐會斷送在了李漼的手上。
話是一點沒錯,就隻是可惜了,李忱最後並沒有成功把這位太子拉下馬。
實在不太能知道朝臣怎麼想的。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一個有能力的君王,可遠比嫡長但昏庸的君王更加可貴。]
虞美人隻說了這一句,便不再多說。
現代跟古代畢竟是有壁的,而且立嫡立長可是從周朝就確立下來的。
[反正就這件事情,李忱跟朝臣拉扯十幾年,最終這位“小太宗”也被丹藥藥死,我們今天的主角李漼還是成功登基了。]
貞觀時期。
現在對丹藥二字敏感的不得了的二鳳抬頭。
忍不住想,他大唐被藥死的皇帝是不是太多了點。
大概有他一個,唐穆宗一個,現在還來一個。
他大唐怕不是被那什麼丹藥詛咒了吧。
……
[反正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李漼估計自己也懵逼著,弄不清楚自己怎麼就突然登基了呢。
畢竟他那個時候已經住進十六王宅了。
與以往一樣,李漼同樣是在政治鬥爭中被推著上崗的。
繼位後,他倒是也想學他父親,證明自己。
可事實證明,他還真跟他父親說的一模一樣。
真就沒有一點治國理政的才能,記仇享樂倒是有一手。]
李忱聞言,麵色發沉。
他快要離世的時候,他不信自己一點安排都沒有。
他對長子不滿就是不滿,不想立就是不想立。
如今天幕出現,也證明了自己的眼光是沒有一點問題。
如今看來,倒像是失敗了。
若是他不吃丹藥,好好調理身體,如今又有天幕助力,他不信如此,三子都不能接手他的位子。
[李漼登基後,那簡直是無比記仇,先是想要殺了不同意他即位的丞相。
但這終究隻是私人恩怨,最終沒有執行。
那怎麼辦呢,這麼個丞相在這,多膈應人啊。
簡單,廢了,換上自己的人。
隨後,我們在李漼在位的十四年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奇景。
十四年換了二十一任丞相,更厲害的是,能坐上丞相位子的,不是無能之輩,就是愛財之人。
這看人的眼光,也是厲害了。]
漢朝
劉徹聞言,也都忍不住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