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現代農業放在一邊,先講古代的農業發展。]
虞美人頓了頓,也覺得自己對現代的畝產拉得期待有點太高了,還是解釋解釋比較好。
[把現代農業的發展放在最後,是因為就算告訴你們了,也要花很長的時間研究,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都有可能。
那不如先告訴大家幾年就能起效的方法,你們說是吧。]
各朝代百姓一聽,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
更何況,他們這不也能一邊用著“古代”的,一邊學著“現代”的嗎。
哦,那沒事了。
[講那些細致的東西之前,我們先講講一些遠在海外的高產糧食。
也就是我們直接提到的,玉米土豆和紅薯。
這三種糧食,是世界公認的產量高,清朝能夠實現人口大爆發,一定程度上,是離不開這些高產糧食的。]
虞美人要先講這個,就是單純的想著先回饋一下自己這次直播的大老板明成祖朱棣。
雖然《永樂大典》她是一頁沒看,但這也不耽誤她投桃報李。
先講明朝需要的,準沒錯了。
明朝。
朱棣自然也察覺到了天幕的友好透題。
也確實,大明對比於其他朝代,確實是處於要啥有啥的封建王朝後期。
就比如說天幕之前講的四大發明。
他大明都有,並且應用的都非常廣泛。
這天幕若是從頭講起,他能聽到對他大明有益的內容,也不知道要多久。
不得不說,《永樂大典》真的送對了。
能換得高產糧食的信息,值了。
……
[在說高產糧食之前,我們先上世界地圖。]
天幕畫麵切換,世界地圖隨之出現在天幕上。
[這是張世界地圖,我們位於亞洲東部,而我們今天要注意的是美洲,也就是這片地。]
虞美人指了指西半球的以前大陸。
又單獨開辟出一個角落,把三大作物的圖片放上去。
[這片地,盛產各種好種植,產量高的農作物。
紅薯,也叫地瓜、甘薯、紅山藥、番薯,原產於美洲中部,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廣泛種植,甚至有不少地方把它當做主食。
紅耐旱,耐貧瘠,讓紅薯特別容易養活。
關鍵它不止容易養活,產量還出乎意料的高。
最重要的是,它還極易保存,隻要放在比較陰涼通風的地方,就能存放很久。
除此之外,紅薯的根、莖、葉等部位都是可以吃的,優點多多。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大家最關心的一定還是它的產量多少。
大概是能到達四五百斤左右。
當然,這個數是往少了說的,也有可能會更多就是了。
也有人說,清朝番薯產量到了後期能到千斤。
但若是現代,我倒是能給個較為準確的估數,大約五六千斤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紅薯這個作物在明朝就已經傳入我國了,隻是那個時期並沒有被推廣,隻在局部地區被種植而已。
一直到清朝,才發現這個作物的價值。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雍正的攤丁入畝解決了土地問題。
這個非常重要,不過等我們之後講土地政策的時候,再細講這個。]
聞言,各朝代帝王興奮的心情啪的一下,止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