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筆記做得十分認真,不少人把目光瞅準了黑土地。
這是他們從前未曾正眼看過的土地。
現在,讓他們看見了什麼?
黑土地?
世界上公認最肥沃的土地。
秦始皇:很好,我的了。
以前是不知道這片土地的價值,現在知道了,哪裏有放過的道理。
這樣想著,祖龍對於高產作物的看得見摸不著的鬱氣,總算是散了些。
夠不著遠在大洋彼岸的高產作物,還夠不著這片就在旁邊的黑土地嗎?
……
[當我們了解了土壤之後,我們可以更進一步。
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壤上,種出更多作物,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
土地講完,下一個就是化肥。
對於肥料的研究,你們的研究可比我深入多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總而言之,對於肥料這一方麵,身為千年農業國的我們,那可是專業的。]
虞美人對於現代化肥的名詞,那真的是一個字也看不懂。
而且她查了查,沒有配套的設施,想要在古代弄出現代的化肥廠。
隻能說不太現實。
所以不如直接整理古代農業肥料的進步來的現實,有意義些。
各朝代眾人也沒想到,會猝不及防迎來天幕的一陣誇。
跟旁邊的人對視一眼,都忍不住喜笑顏開。
這才對嘛,他們這些身為老祖宗的,咋可能是啥也不懂。
別的不敢說,種地他們可是專業的。
看,天幕後輩不就承認了嘛。
而且,天幕接下來要講的是什麼,是他們曆朝曆代總結的智慧結晶。
果然,厲害的後輩們不可能沒有個厲害的老祖宗,驕傲ing。
……
[距今3000年前,我國農民就已經意識到,腐爛的植物,或者燃燒的草木灰,有利於植物生長。
事實上,這是一個很有用的發現,時至今日,我回老家的時候,也看見有人在用這個方法肥田。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發現,人糞尿、畜糞、雜草、草木灰等都可以用來作肥料。
《呂氏春秋·任地》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荀子·富國篇》中:“地可使肥,多糞肥田。”
糞能肥田這件事情,是在後來千年時間中,無論東西方都承認,並且使用的方法。
而且,隨著時間的遞進,對於肥料的研究也隻會越來越深入和實用。
到秦漢時期,肥料種類又補充了廄肥、蠶矢、繰蛹汁、骨汁、豆箕、河泥。
其中,要數廄肥最發達。
《汜勝之書》和《論衡》中也說:“深耕細鋤,厚加糞壤,勉致人力,以助地力。”
提倡可以用人改良土壤,增強地力。]
西漢。
汜勝之突然聽到自己正在寫的書的名字。
有些沒回過神來。
他並不是一個出名的人,一輩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
以前,他甚至不知道他現在寫的這本書會不會有人研究。
如今倒是不用糾結了。
汜勝之想著,也笑開了,“夫人,今日心情好,今日填些吃食慶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