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講到這裏,又翻了翻手中的資料,把預備的最後一點資料講完,算是收個尾。
[後來,袁隆平將這株野生的雄性的花粉敗育的野生稻起名為“野敗”。
是不是特別好聽又霸氣。
野敗的種子,說是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是一點也不誇張。
有了“野敗”後,袁隆平的一切理論,終於可以變成實踐。
他用野敗的種子培養出了兩百多顆不育的種子,如此,水稻的種子就可以保持百分百的不育,這就是我們反複強調的“不育保持係”。
其次,他又在不育和不育保持係的基礎上,研究出“恢複係”,就是讓雜交水稻的種子恢複自交本性,雖然恢複了自交,但雜交後的優勢依舊有保留。
不育係、不育保持係、不育恢複係,在很早之前提出的“三係法”,在實踐中也保持了他強悍的威力。
可以說,當袁隆平真正驗證了雜交水稻確實可行後,國際上的各個國家,無一不是震驚,質疑,隨後打聽。
最後,他們打聽到,研究出“雜交水稻”的,是中國的一名鄉村教師。]
聽到這裏,各朝代眾人無一不沉默。
聽完天幕這期農學家的故事,講真的,他們有些懷疑人生了。
想想天幕今日所講的的三人,都不是有什麼深厚的背景,傲人的家世。
一個初中學曆,一個窮到輟學後,想上學沒辦法,選擇包吃包住的農學院,還有一個鄉村教師。
聽完三個人的故事,他們現在滿心隻有,震撼、佩服,還有懷疑人生。
當然,最重要,他們一時間也升起了一些不知名的期盼。
若是他們的孩子多學習,多讀書……
可很快,又被貧窮的現實壓垮了所有念頭。
但希望的種子被重重壓進內心的土壤。
也許在某一天,某一時刻,就會再次發芽也說不定。
……
[野敗的發現,“三係法”的應用,讓“鄉村教師”袁隆平一時間風頭無兩,他和他的團隊,本可以借著“野敗”的種子賺的盆滿缽滿,從此香車寶馬,走上人生巔峰。
但他們並沒有選擇如此人生,反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把他的理論和“野敗”的種子,公開的無償送給全國範圍內,同樣研究雜交水稻的團隊。
他可以選擇申請專利,過上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生活。
但事實是,是在他之後的時間裏,身上穿著價值35元的衣服,用著國家分給他的別墅,放置各種科研儀器,甚至沒有一點居家氣息。
你不能說他不富裕,事實上在雜交水稻研究成功的數年裏,他的名聲更是隨著雜交水稻的種植麵積而名揚海外。
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勵他的1.5萬美金,但被他全部拿來成立了雜交水稻基金,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8年,又有湖南一家事務所就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有一千億之多,但他卻堅持不注冊。
顯然,比起那些錢財名利,袁隆平更加看重,怎樣才能為百姓研究出更多更好的雜交水稻。
對於錢財的態度,他始終說,“夠用就好。”
但對於科研,對於水稻,他卻從來都是“大手大腳”,花錢一點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