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漢朝厲害的女性是真的不少,不單單隻有一個呂雉,更不單單是隻有太後這一身份上貢獻卓絕。
在漢朝,有在和親時仍然不忘為漢朝謀劃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王昭君。
有在外交事業中表現突出的女外交家馮嫽。
我們可以仔細說一下這個馮嫽,這人很厲害,她本是解憂公主的一侍女,但因她生性聰慧,加上人更是十分有主見,很快學會西域語言。
接著又遵朝廷之命,以使節身份代表解憂公主訪問臨近各國“行賞賜於城郭諸國”,宣揚漢朝教化,很快打響了名聲。
在此後一生,她的身份也就不僅僅是誰的侍女的身份。
馮嫽一生代表漢朝多次走使西域,以致她在西域人中頗有敬名,被西域人尊稱為“馮夫人”。
除此之外,漢朝的才女也有許多,諸如寫出《白頭吟》的卓文君,寫出《悲憤詩》兩首的蔡文姬。
幫助班固完成了後續編撰工作的班昭,以及創作出的作品很多,如今卻隻留下《自傷賦》、《搗素賦》和《怨歌行》三首的班婕妤。
在醫學上,也有被稱為“巾幗醫家第一人”、“女中扁鵲”的義妁。
而這些,也隻是我知道的,事實上還有很多沒有記錄下來,或者沒有留下姓名的,我都沒有盤點進去。
而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以上盤點到的很多人,都是在漢武時期為人所知的。
比如兩位和親公主,外交使節馮嫽、才女卓文君、女醫義妁。]
漢朝。
漢武帝聞言,並不驚訝,實在是有些事情,他也感覺有那麼一點點熟悉。
但他也實在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就是了,關鍵是有幾個還是在千裏之外那麼遠。
人才太多的煩惱.jpg 。
……
各朝代眾人在驚訝漢朝女性遍地開花、各個優秀,尤其羨慕漢武帝的時候,就聽見虞美人這樣說道。
語氣聽著特別欠揍。
[本來吧,我是覺得厲害的太後,將一個就夠了,但接下來這個人真的是特別厲害,總覺得大家要是不認識她的話,一定是你們的損失。
她就是東漢太後——鄧綏。
很多人都說,我國古代的女性掌權者有三大,分別是呂雉、武則天和慈禧。
雖然最後一位是人渣中的有害渣滓,是讓人隻看一眼就惡心的吃不下飯,死後更是被人恨到挫骨揚灰的貨色,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話是沒錯的。
因為她們不隻是不同時代的女性掌權者,更是名聲最顯的三人。
但請相信,我們現在講的這一位鄧太後,也是超級無敵厲害,就是名聲沒有那麼大而已。
畢竟誰也沒想到,會有人這麼不要臉,把馮太後的功績,全部歸到了“漢x帝”時期。
這讓人打眼一看,可不就有一種是皇帝厲害的錯覺嗎?
這春秋筆法用的,絕了好吧。
大家也別覺得沒什麼,你們就自我帶入一下嗎,你自己辛辛苦苦打拚一輩子,讓你家有錢了,富裕了,生活無憂了。
等到臨了臨了,鄰裏鄰居的這樣說,你們家啊,都是xxx(某個家裏人,還是靠你養活的人)厲害,不然這一家子,哪能過上這樣幸福的生活。
然後所有人都在誇那個人厲害,那個人優秀,家裏人也都稱讚那個人。
等你問到怎麼回事的時候,家裏人就說你年紀都一大把了,得到這樣的稱讚也沒用,不如給那個人,讓他有個好名聲。
就問你氣不氣,血壓是不是上來了。
而這,就是一些看不起女人的史官們慣用的春秋筆法。]
各朝代眾人:不要再說了,不要再說了,實在是他們隻要稍微一帶入進去,血壓就上來了。
好家夥,我辛辛苦苦一輩子,讓你們吃好喝好,能好好過日子,結果你還不記我的好,白眼狼一個。
果然,很多時候人隻有把自己代入進去了,才知道人經曆這種事情之後,能有多氣人。
漢朝。
鄧綏聽著,卻覺得有些好笑。
這代入的要不要這麼真情實感,天幕也太可愛了吧。
想著,鄧綏轉頭,含笑的眼看向班昭,“如此,還在氣嗎?”
問的是虞美人吐槽《女戒》時說的話。
班昭點點頭,又搖搖頭,從前不覺得什麼,但有些事情落在自己身上,才知道那種複雜難言的心情。
天幕那種一貫的又誇又損,著實氣人,也讓人無奈。
……
[好啦,言歸正傳。
鄧綏,東漢時期開國元勳太傅鄧禹的孫女、護羌校尉鄧訓的女兒,漢和帝劉肇第二任皇後。
她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平日裏更是聰慧機敏,一生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