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漢初三傑(1 / 2)

嬴政:還有這種好事,說什麼來什麼?

想著,嬴政也不急了,揮揮手示意朝臣們容後再議,自己得好好聽聽,秦末亂世都有哪些人才是自己能撿的。

……

[第一個,章邯,這就要說,章邯之所以會失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麵有人拚命拖後腿,豬隊友太多,且後勤保障不足。

但自身的話,能從一個文官向武將快速轉變,並且還很厲害,推薦。

第二個就是項羽,雖然是楚國人,但換句話說華夏都是一家人嘛,分什麼你的我的呢。

分封製也確實不合時宜了。

不過國仇家恨什麼的,也不是不能理解,反正政哥你自己看著辦吧,下麵是我能查到的,他們的居住地,加油!

漢初三傑也推薦一下,分別是張良、韓信、蕭何。

這三個人能力簡直是頂呱呱,特別厲害。

劉邦評價他們為,“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要說劉邦能在征戰天下的時候有那麼好的名聲,還是因為張良。

而劉邦在進入鹹陽後,還能約束住手下不胡搞瞎搞,約法三章,也是因為張良說,“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鹹陽。

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鏟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

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桀為虐了。”

史書中對張良本人的智謀著墨很少,但通過鴻門宴、和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和賞賜來看,他必定是在漢朝建立這件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且我從史書中看,他npti雖然忠心韓國,但後來發現韓國那些人確實是爛泥扶不上牆,最終選擇扶持劉邦。

並在後續阻止劉邦複立六國,反對分封。

還有就是“下邑之謀”了。

劉邦攻占彭城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得意忘形了。

因此,在劉邦勝利後,他不但沒有采取恰當的政治、經濟措施,反而整日置酒宴會。

結果項羽聞知彭城失陷後,立即親率3萬精兵從小路火速趕回,急救彭城。

劉邦數十萬烏合之師難以協調指揮,連糧餉都籌備不齊,所以,一經接戰便遭慘敗,幾乎全軍覆沒,父親、妻子也被俘虜。

劉邦當時簡直是心灰意冷,滿心絕望了,直接說出,“關東地區我不要了,誰能破楚,我就把關東地區平分給他”這樣的話。

而麵對這樣的情況,張良就計謀,“九江王英布,是楚國的猛將,現在與項羽有了隔閡,彭城之戰,項羽令其相助,他卻按兵不動,項羽對他頗為怨恨,多次派使者責之以罪。

彭越也因項羽分封諸侯時沒有受封,早對項羽懷有不滿,而且田榮反楚時曾聯絡彭越造反,為此項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結果未成,這二人可以利用。

另外,漢王手下的將領,隻有韓信可以委托大事,獨當一麵。大王如果能用好這三個人,那麼楚可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