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蛋率急劇下降,1~2周下降至10%以下,甚至絕產,1月左右恢複;
3、個別病鴨排綠色稀糞;
4、表現明顯神經症狀,特別是剛開產的年輕種鴨。
癱瘓、趴臥、翻滾或不願行走,驅趕時出現共濟失調。
發病後期常表現為一個換羽過程。
5、死淘率5~15%,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可達30%;
6、病程1個月左右,20天左右開始恢複,恢複的程度與機體狀況相關。
7、雛禽:以病毒性腦炎為特征,4~7天死亡高峰,死淘率20~70%。
五、病理變化
1、產蛋鴨病變主要在卵巢
初期充血和出血,中後期卵泡出血、破裂、變性和萎縮,可見卵黃性腹膜炎;
2、腺胃黏膜出血,胰腺出血、液化;
3、脾髒腫大、出血。
4、心肌蒼白,冠狀脂肪有出血點。
5、雛鴨病變主要在腦部
腦組織水腫,腦膜出血,有大小不一出血點;腎髒紅腫,偶見尿酸鹽沉積;
腺胃、腸黏膜出血;
心包積液,肺髒水腫和出血。
六、診斷
1、臨床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注意類症鑒別:禽流感、鴨瘟、小鵝瘟等鑒別;
2、實驗室診斷
(1)病毒分離實驗:接11日齡鴨胚,3~5天死亡,胚體水腫出血,發育不良、肝髒腫大、有壞死灶;
(2)基因擴增:RT-PCR方法檢測DTMUV相關基因(NS5基因和E基因);
(3)血清學檢查:病毒中和實驗、ELISA和血凝抑製實驗。
七、防製
1、綜合管理
加強生物安全防控;
及時進行滅蚊、滅蟲;防止野鳥與禽接觸;
育雛舍進鴨前嚴格消毒;
減少應激因素(溫度、空氣質量);
改善飼養管理(營養、密度)和衛生條件。
2、免疫預防
免疫接種是預防DTMUV最為有效的方式。
滅活疫苗:HB株
活疫苗:WF100株和FX2010-180P;
采用活疫苗+滅活疫苗混合免疫的策略;
結合當地流行形式,製定合適的免疫程序。
3、治療措施
選擇合適的疫苗,緊急免疫接種;
使用抗菌藥物,防止繼發感染;
支持療法為主,對症治療措施,緩解主要症狀;
適當使用抗病毒增強抵抗力的中藥,改善機體生理機能;
改善飼養管理條件,減少應激情況的發生。
思考題
·鴨坦布蘇病毒病的臨症狀和病理變化主要是什麼?
·鴨坦布蘇病毒病的診斷和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