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 (pox)
一、概述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種家畜和人類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
特征:在皮膚和黏膜上形成痘疹,產生增生性和腫瘤樣病理變化。
多為局部性反應,常取良性經過,綿羊痘和雞痘最嚴重,病死率最高。
豬痘很常見,但症狀較輕。
山羊痘、牛痘和馬痘較少發生。
人痘病(天花)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我國從1961年,全球1979年消滅本病。
•病史
3000年前、古代中國、印度和埃及都有相關記錄
公元前1000年,木乃伊,法老拉美西斯。
6世紀,歐洲也出現了天花。
16世紀初,歐洲殖民者帶到了美洲大陸(科爾特斯率領300名西班牙殖民者能夠征服有2500萬人口的阿茲台克帝國(現墨西哥),10年內,阿茲台克人口減少到650萬人。
另一個強大的帝國印加帝國(現秘魯及周邊國家)也因為天花流行而被皮薩羅帶著180名西班牙殖民者輕而易舉地征服。
在與殖民者接觸之前,美洲原住民約有兩三千萬人口,而到16世紀末,隻剩下100萬人)。
古代大約60%的人口受到了天花的威脅,1/4的感染者死亡,大多數幸存者會失明或留下疤痕。
二、病原學
1.分類 為痘病毒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共分8個屬。
2.形態特征
所有病毒中體積最大、成分最複雜,呈磚塊狀或卵圓形,長約250-350nm,寬約200-250nm,核酸為雙股DNA。
有數層外膜。各種動物的痘病毒在形態及大小上相似,血清學上有交叉反應,但在對不同動物的致病性上有差異,即有宿主特異性。
3.培養特性:
易感動物的組織細胞(空斑)及7-13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痘斑),形成胞漿包涵體,主要在胞漿中增殖。
4.抵抗力:
較強抵抗力,耐幹燥、低溫等,但對熱、陽光、酸、堿類及氧化劑均敏感。有的對乙醚敏感。
5.痘病毒基因工程載體。
三、流行病學
1.易感動物:動物對本種痘敏感,少數可以感染多種動物。
2.傳染源:主要是患病動物。其痂皮、水泡中含大量病毒。
3.傳播途徑:綿羊為呼吸道、皮傷及黏膜、蚊蠅叮咬,豬痘主要是叮咬,雞痘可直接接觸、皮傷、黏膜及叮咬傳播
4.流行特點:
綿羊在冬春之交易發,豬夏秋多發,禽則自晚春至深秋多發。一般呈地方流行性,與蚊蟲活動有關。
四、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
1.綿羊痘
又叫羊天花,是各種家畜痘病中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熱性接觸性傳染病。
由山羊痘病毒屬的綿羊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皮膚和黏膜發生特異痘疹,有典型斑疹、丘疹、水皰、膿皰和結痂病理過程。
2.羊痘
(Variola caprina;Goatpox)
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皮膚發生膿皰性痘疹。
在地中海地區、非洲和亞洲均有發生。我國1949年後在西北、東北和華北地區有流行,少數地區疫情較嚴重。
目前由於廣泛應用細胞弱毒疫苗,結合其他防製措施,疫情已得到控製。
在胃,腸,氣管,支氣管黏膜,肺部等處也可產生痘斑,有相應症狀,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分別為75%和50%,羔羊死亡率可達100%。
前胃和第四胃往往有大小不等圓形或半球形結節,單個或融合存在,嚴重者形成糜爛或潰瘍,咽喉部、支氣管黏膜也有痘疹,肺部則見幹酪樣結節以及卡他性肺炎區。
3.豬痘
(Variola suilla;Swinep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