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習題(3)(2 / 2)

正確答案:D

2.可直接作為mRNA翻譯蛋白的病毒核酸類型是 ()。

A.單股正鏈RNA

B.單股負鏈RNA

C.雙股RNA

D.雙股DNA

E.單股DNA

正確答案:A

3.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製宿主細胞蛋白質的合成

B.合成包涵體的基質蛋白

C.構成病毒衣殼蛋白

D.抑製宿主細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正確答案:C

4.病毒生物合成(核酸和蛋白質)的部位包括( ABD )。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異染顆粒

D.核糖體

E.質粒

組裝和釋放

無囊膜病毒體多數通過細胞裂解釋放,有囊膜病毒體主要通過出芽方式釋放。

選擇題

1.以“出芽”方式從宿主細胞中釋放的病毒是()。

A.溶解細胞病毒

B.病毒編碼的蛋白抗原可整合在宿主的細胞膜上

C.病毒基本結構中有含宿主的脂類物質

D.可形成多核巨細胞的病毒

E.有包膜病毒

正確答案:E

2.子代病毒釋放途徑不包括()。

有囊膜病毒體方式(1)出芽(2)胞吐

A.細胞裂解釋放

B.胞吐釋放

C.整合釋放

D.出芽釋放

正確答案:D

匹配題

A.胞核內組裝,出芽釋放

B.胞核內組裝,裂解釋放

C.胞質內組裝,出芽釋放

D.胞質內組裝,裂解釋放

E.胞核內複製核酸,胞核內合成蛋白質

1. 無包膜RNA病毒: D 胞質內組裝,裂解釋放。

2. 有包膜RNA病毒: C 胞質內組裝,出芽釋放。

病毒的變異和演化

第4節 病毒基因產物間的相互作用

一種病毒所產生的衣殼或包膜包在另一種病毒基因組外,這種變異稱之為()。

A.突變

B.基因重組

C.加強作用

D.表型混合

E.互補作用

正確答案:D

第24章 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第2節 病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

填空題

1.病毒感染可引起的細胞病變有細胞圓縮、腫大、形成合胞體或空泡等。

2.病毒感染動物後,在宿主細胞內形成一種在光學顯微鏡可見的小體,稱之為包涵體。

3.人幹擾素分為α、β、γ三型,分別是由白細胞、成纖維細胞和T細胞產生。

4.幹擾素的主要功能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

5.幹擾素的抗病毒具有宿主特異性、作用於細胞而非作用於病毒、暫時性等特點。

6.中和抗體可與病毒表麵抗原結合 ,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

單選題

1.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後可出現()。

A.細胞溶解死亡

B.細胞融合

C.細胞轉化

D.包涵體形成

E.細胞調亡

F.易感細胞膜改變

G.以上均對

正確答案:G

2.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病毒引起的細胞損傷現象是() 。

A.形成包涵體

B.染色體畸變

C.胞膜出現新抗原

D.穩定狀態感染

E.病毒基因與細胞染色體整合

正確答案:A

3.感染病毒的細胞在胞核或胞漿內存在可著色的斑塊狀結構稱()。

A.包涵體

B.蝕斑

C.空斑

D.極體

E.異染顆粒

正確答案:A

4.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毒感染細胞何種結構有診斷意義()。

A.細胞溶解

B.細胞融合

C.細胞核固縮

D.包涵體

E.細胞內空泡

正確答案:D

5.病毒包涵體

A.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後形成的斑塊

B.位於胞核或胞質內嗜酸性或嗜堿性

C.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可以查見

D.有些細菌感染也可引起細胞漿出現包涵體

E.許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細胞漿出現包涵體

F.以上均是

正確答案: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