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宮是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
問一個老嫗,她會躬著腰虔誠地告訴你,那是靈山上一座有求必應的道觀。
問一個老漢,他會捋著胡須告訴你,那是一座仙府,裏麵有無數得道的真仙。
問一個壯漢,他會祟敬地回答,那是武學聖地,在那裏學到一招半式便可橫行江湖。
問一個少女,她會癡癡地發呆,說那裏有無數鶴衣廣袖,俊美出塵的青年。
三個字,落入耳中,似乎連空氣都多了一層空靈邈遠。
正陽宮究竟是什麼?
它是巍峨浩蕩的天都峰上的一座道觀。
如果沒有百年前一位從古籍中得到秘藏道經,悟出道家早已失傳的劍法及輕功身法的道士,正陽宮僅僅是一座香火冷落、名不見經傳的小道觀。
沒人知道那位道士是如何發現了那本秘藏,更無從得知他是怎樣潛心暗修研究,直到年屆四十才離開天都峰踏足紅塵。
一襲道服、一柄古劍,隻影入江湖。
一夕之間,名動天下。成就
十五年後,他封劍退出武林,回到天都峰修道,挑選靈慧的孩童收為弟子傳習劍藝,更以過人的智慧研修道藏經卷,十餘年後不但未老,反而日益輕捷矯健。人們傳說他已上窺天道,跳出三界,如神仙般逍遙。
無數的仰慕者遠道而至,小小的正陽宮客似雲來,香火日盛,天都峰成了遠近聞名的靈山,正陽觀也成為了武林中一處聖地。
建安三十六年,元宗好道,親自登上天都峰。
或許也唯有皇帝的身份和威儀才能讓絕足紅塵的仙人破格相見。元宗皇帝在天都峰停了三日,其間品茗敘詩,談經論道,問天下大勢。天子留於山上的最後一日將天都峰賜予正陽宮所有,敕令地方不得輕擾。
從此正陽宮車馬不絕,前山有達官貴人進香陳願,後山有高人隱士坐而辯道,紅塵方外各得勝境。若幹年後先人化去,天都峰依然興盛,曆經五十餘載依然香火不衰。
天下好道者,好武者皆盡慕其名,不少世家將後人送入觀內修身學藝。然而正陽宮一直稟開宗祖師訓令,唯有最出色的英才才能被收為真傳(隻收怪物,不收普通資質的),以致凡有弟子入世,必然藝業驚人,名動江湖。
文思淵腰帶上的玉飾燦然生光,嘴角盈著心照不宣的笑,看來正如他奸猾掮商的身份。“這二人與你同為武林榜中人,不妨點評一二。”
少年的視線掠過,突然一暗:“玉狻猊殷長歌、素手青顏沈曼青;魯地用短戟的想是九紋戟陸瀾山,還有……”
“修羅刀商晚。”文思淵恰到好處地接口,“與你一樣,受靖安侯府約請而來。”
少年的神情悚然而變,像在看一個陌生人。
“你和商晚是我約談,其他的全是衝著侯府的麵子。”文思淵語氣圓滑,不慌不忙地解釋,“商晚刀法詭奇,心性狠辣,當年直取連環寨十二位寨主的項上人頭,刺殺之術精絕;陸瀾山曾誅殺哪吒臂及鬼煞等魔頭,其人行事穩健,中正公道,讚譽頗多,侯府借其摯友重托才請動了他;殷長歌與沈曼青是正陽宮青年一代的佼佼者,靖安侯親筆修書才說動了金虛真人。這場金陵之約,武林榜中的高手請動了四人,加上你飛寇兒……公子指定的第五人,可謂空前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