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陳聖澤離開廣東新會的故鄉來香港地區闖天下時,年僅12歲。抵涉香港後,陳聖澤經親友輾轉介紹,在一間小型的手飾工廠當學徒,想不到,他的第一份職業競也是他終身的職業。1963年,陳聖澤存儲了數千元,便離開“山寨”首飾工廠自闖天下。他找了一間不到23平方米的房間,請了一位學徒,便做起家庭首飾加工業,替客戶鑽石、製托及設計首飾,為了節省成本,食、宿也是在工廠裏。那時,陳聖澤這位老板才年僅18歲。
雖然陳聖澤雄心勃勃地要創業,但由於缺乏資金周轉,客戶又不足,以及缺乏管理經驗,屢戰屢敗。工廠雖然一度聘請了十個工人,但是在一兩年間,最終仍是“全軍覆沒”——所有資金虧蝕淨盡。不過,在“嚐試成功”的曆程中,陳聖澤卻吸取了很多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多次的失敗和資金的虧盡激發了他心底的潛能,他拿出了成就大業的人所特有的魄力與雄心,發誓要在珠寶首飾行業闖出一條路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之後,他又“重整旗鼓”。這一次他向朋友借了1萬多元,重租首飾工廠,像“草履蟲”一樣,慢慢地摸索前進。由於感到業務沒有突破,他腦海中忽然泛起了一個念頭,就是到外國闖一闖,吸取先進國家珠寶業的優點,以改良自己的生產方式。主意打定之後,陳聖澤把公司留給太太及得力助手打理,自己則“前路茫茫”地跑往美國碰機會。
回香港後,陳聖澤計劃大展拳腳,但資金不足。發覺免稅店有意請他發展一個珠寶加工部門,薪酬出得很高,陳聖澤便決定試一試,看看自己的實力,亦希望藉此得到一筆資金發展。
1975年,陳聖澤離開了免稅店,用數萬元資本開辦了恒和珠寶公司,前六個月隻有20個人,他引入美國的“流水作業”生產方式,並取消學徒製度,以分工製度自行訓練學徒,大大縮短了訓練學徒的時間,令生產效率大為提高。
有了資金及經驗後,當然要靠點運氣。一天,他在美國認識的珠寶公司舊雇主參觀他的工廠,並願意發給他一些珠寶加工生意。如此,陳聖澤在珠寶行業站穩了陣腳。由於訂單日增,一年之內,員工人數暴增至百多人。一年半後,再增至300人。1976年,他已經穩坐香港地區珠寶首飾出口美國市場的第一把交椅。
勇曆艱險,不怕挫折,這是一種積極心態,是有誌於成功的人必修的一課。這一課隻是知道道理是很不夠的,還要具有一種意識。當我們麵臨叢生荊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是摘取成功之花的必由之路。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年輕時曾在一家電燈公司當工人。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設計一種新型發動機。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對他的發明研究很支持,鼓勵他說:“天下無難事,你就試試吧!”然後,妻子把家裏的舊棚子騰出來,供他做試驗用。
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就鑽進舊棚子裏做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暑往寒來,冬天舊棚子裏特別冷,他的手凍成紫茄子樣,牙齒在寒冷中咬得“咯咯”直響,條件可以說是惡劣極了。可他默默地對自己說:“發動機的研究已經有了頭緒,再堅持幹下去就能成功。”
亨利·福特在舊棚子裏苦幹了三年,這個異想天開的稀奇東西終於問世了。1895年,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著一輛沒有馬的“馬車”,搖搖晃晃上了大街。從這一天起,汽車這個對整個世界都產生深遠影響的新交通工具,在亨利·福特堅忍不拔的努力下誕生了。
一個人成功與否,要看他有無恒心去克服挫折。隻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及種種考驗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此,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要一直不斷地努力下去,以求取得最後的勝利。
做任何事情,成功與失敗往往隻是一步或半步之差,因而起決定作用的隻是最關鍵的那一瞬間。成功的人毫不懼怕失敗,他們也曾經遭遇過失敗,但是失敗了他們會從頭再來。那種堅持不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正是他們最大的力量來源。
生活不隻意味著成功,大多數時候都是與失敗相伴的,我們必須一次次地去做,失敗、失敗、再失敗才能最後獲得成功。偉大的大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在研究蓄電池的時候,嚐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一個朋友去安慰他,愛迪生卻說:“我從來沒有失敗,我隻是找到了一千多種不可行的辦法。”他清楚地認識到,一個人的才能甚至運氣可能對他的成就有很大幫助,但是堅忍不拔的意誌卻可以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那些懂得堅持的入,最後在生活中總是能夠做得比別人好。
在這裏,愛迪生的超人之處,正在於他對挫折和失敗表現出了超人的頑強剛毅精神。張海迪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更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取得了許多正常人所沒有取得的成績,因而贏得了全國青年的衷心尊敬。古羅馬哲學家塞尼卡有句名言:“真正的偉人,是像神一樣無所畏懼的凡人。”誰能以不屈的精神對待生活中的不幸,誰就能最終克服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