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走出親人離世的陰影?
每當想起去世的親人,依舊淚流滿麵,沉迷於悲痛中,不能自已,喪親之痛,生死離別是很多人都會麵對的問題。這種哀傷是如此之大,以至於有人經過很長時間也不能釋懷。
它變成一個久不愈合的傷口,使我們陷入心理危機,失去一個心愛的親人,在心理學上稱為喪失,它所引起的一係列情緒的組合叫做哀傷。
哀傷會有多種表現。也許是出於自我保護的否認、怨憤,也許是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常見的是消極,陷入悲傷絕望而無法自拔,麵對哀傷我們並不是隻能聽之任之,而是可以通過哀傷修通來幫助我們回歸正常的生活。
一、要正確認識哀傷。親人離世,當事人悲痛欲絕。表現出哀傷是正常的,因此不要否認或壓抑這些情緒,接受它們。允許自己一段時間的消沉,這是對自己的善待,也是對親人的懷念。
二、要正確認識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法則,無論王侯將相還是才子佳人,販夫走足。都逃不出這個自然法則,親人的離開是無法控製,無法改變的事情。喪親之痛都能理解,但長期走不出情緒低穀,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離世的親人更不願意看到生者是這樣的狀態,他們最希望的是生者能好好的活下去。所以好好活著就是對離世親人最好的交代,而不應該長期處在哀傷之中。甚至以傷害自我的方式表達哀傷之情。
三、要學會獨立,親人的離世有時候像天塌了一樣,感情的寄托,生活的寄托可能全沒了。在度過悲痛欲絕的一段時間後,一定要振作起來,學會獨立。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像去世的親人那樣,重新撐起一片天,成為他們生命的延續。即使對未來存在恐懼心理,也要積極的認知,人生沒有一帆風順。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可以,等回頭再看時。這段經曆會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
四、要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忙起來,忙工作、忙學習、忙生活、多和朋友同學在一起聊聊天,跑跑步。讓自己無暇想起這些傷心的事情,盡量不去接觸讓自己回憶起離世親人的人或物。這樣有助於當事人從悲傷中慢慢走出來。
五、要明白有些問題是需要時間來解決的,隻要我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認識。能夠積極的擁抱生活,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喪親之痛的影響也會慢慢地消失。
哀傷如烏雲,一時壓頂但終究會散去,它的目的不是使我們無端受苦,而是經曆過喪失的痛苦後。更懂得愛,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
明知毫無意義卻忍不住翻來覆去地想,怎麼辦?
本來打算開開心心出去玩,可是出門後總是擔心門窗有沒有關好;煤氣有沒有擰緊。別人無意間評價了你一句,你也知道他沒有別的意思。可是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會翻來覆去地想,怎麼也睡不著。
其實我們也知道,這麼做毫無意義,但就是忍不住去想、去做。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總是糾結毫無意義的事情是非常典型的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
研究表明,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曆。但很多人都沒嚴重到強迫症的地步。對於輕微的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應對。
第一、暴露療法。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強迫觀念往往是人們忍不住擔心事情會往壞的方向發展。而強迫行為就是為了阻止事情惡化所做的行動。說到底,這其實是人們的恐懼心理在作祟。暴露療法就是讓人們直麵恐懼。例如,對於一個有清潔強迫行為不洗手就擔心自己會得病的人,就要讓他接觸一些髒東西。然後阻止他想要洗手的清潔行為,當他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時,就會慢慢接受,“不洗手也可能不會得病”的觀念。進而減少洗手的行為。當然了,這個過程要循序漸進,可以從看髒亂物品的照片開始,到接觸一些少量灰塵的物品,之後再逐漸加重,讓他慢慢習慣,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最開始可能會比較痛苦,直到最後才能逐漸脫敏。
第二、森田療法。森田療法的核心要點是“順應自然,為所當為”即尊重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並努力去做當下應該做的事情。正如森田所言,處在冰天雪地的環境裏。必然會感到寒冷。如果我們過多關注寒冷,隻會感到更寒冷。所以順其自然,做好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比如有的人不洗手就渾身難受,但又覺得洗手太頻繁不好。因此會控製想要洗手的衝動。在這種強迫與反強迫的矛盾情緒中,更加無法安心地學習和工作。此時,試著不去理會這種衝動,接收這種衝動的存在,同時不考慮它的好壞,平靜而又堅定地繼續當下的學習和工作。
第三、正念療法。出現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時,不妨試著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個局外人在觀察這樣的想法和行為。例如出門後,你總是擔心自己沒鎖門,那就想象自己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這個人正在擔心的這件事,然後不去評價其好壞對錯。從而可以坦然地接受,“擔心門沒鎖”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