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鋼琢”的秘密(2 / 2)

這個“道樞”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觀點。即莊子說的“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偶,對也;樞,要也。體夫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凝神獨見,而無對於天下者,可謂會其玄極,得道樞要也。前則假問,有無侍奪不定;此則重明,彼此當體自空。前淺後深,所以為次也。”

“‘彼’與‘是’互相為偶。超越此一對立,則二者皆無所依,於此乃見最後之真相。”

“‘彼’與‘此’之泯其‘偶’(相對應)的一種境地,一切差別與對立之諸相悉為揚棄而返歸於物自身之本然之境地,便是所謂的道樞——真實在的世界之本質。”

“就是說:如果糾纏在分辯是非和彼此的圈子裏,是與非就永遠無窮盡,也永遠搞不清;不如幹脆取消一切是與非、彼與此的對立,這才是掌握“道”的關鍵。(得到)樞,才到達到圓環的中央,可以應付無窮的變幻。”

以上是古今中外一些哲學家對“道樞”的理解。

古文之乎者也不好懂。用現在的話說:

其一,世上一切事物,無不存在對立的另一麵,無不存在對立的這一麵。從另一麵看不明白的,從這一麵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說,彼出於此,此也離不開彼。即事物對立的兩麵,誰也離不開誰。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規律,是對形而上學和絕對論的否定。也就是現代科學講的“相對論”!這個觀點比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早2400年。看看這個寶貝牛不牛!?世間萬事萬物,尤其於人事,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不存在,我也就失去賴依生存發展的條件。青牛用的就是這一條:你的什麼如意金箍棒,什麼六大兵器,什麼火龍火馬火鴉火鼠火槍火刀火弓火箭,什麼水浪,什麼這個寶貝,那個神器,什麼這個厲害,那個神奇。這麵看是“是”,另一麵看什麼也不是!就是廢物!世界萬物逃不出這個圈子,所以我樂嗬嗬地不你們的寶貝統統套在這個圈子裏!

其二,矛盾循環論。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矛盾中循環運動,孕、育、盛、衰,往複不斷,生生不息。太上老君用“金鋼琢”打猴哥時用的就是這一條。讓處於癲狂狀態的猴哥物極必反,由盛到衰!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觀音菩薩與太上老君的對話,就明白他們在對猴哥當時狀態進行分析、判斷,商量采取什麼對策。觀音意思是猴哥太狂躁了,應該讓他平靜下來(用她的玉淨瓶打猴哥,寓意“平靜”)。太上老君說你判斷的有問題,不是讓他平靜的事,猴子師弟已經盛到極點了,應該讓他加速循環,到盛到衰弱。結果是太上老君技高一籌,判斷正確。猴哥雖然從八卦爐出來後又瘋狂了一陣。但是,很快就牛到了頭,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眼淚嘩嘩的!

《西遊記》作者埋藏在故事中的“金鋼琢”這個圈子多麼神秘。

下集4。介紹:太上老君和猴哥“同學”師兄弟關係之秘密。

友情奉獻一段國學知識:

道家和道教的聯係和區別。

首先,道家是先秦時期創立的思想流派,而道教是東漢逐漸形成。

其次,道家作為一種思想流派,崇尚大道,主張“惟道是從、道法自然”,主要從事的是學術活動和其他政治文化活動,奉《道德經》、《莊子》、《黃帝四經》等為經典。

而道教作為一種宗教,將道家人物神化以提高其知名度,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一係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追求的是“長生不老”,其主要典籍是《道藏》。

第三、道家重視不言之教,沒有嚴格的組織和師承關係,但道教卻非常講究師承關係,有教徒與組織,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

第四、道家(尤其是黃老道家)雖然提倡兼容百家,但都是以道家為主,融會貫通而成,而在道教那裏,更多的卻是“以丹為主解道”、“以儒為主解道”甚至“以佛為主解道”,傳統民間信仰的意味很濃。

第五、道家分為老莊派、黃老派和楊朱派,除了老莊派有一些隱世思想外,黃老派和楊朱派都是積極用世的,但道教受到佛教影響,極力宣揚出世思想。因此,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就是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