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須菩提祖師的秘密(3 / 3)

,必有高人隱姓名”;

6。“歌曰:觀棋柯爛,。。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7。“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衠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8。“樵夫笑道:‘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

9。樵夫道:“此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

10。“但見:。。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11。“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12。“‘你是個訪道的麼?’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13。“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我們來分析這些描寫中提供的射謎信息:

其1。猴哥問老猿猴,高人在哪裏?猿猴說他隻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閻浮世界”當然不是現實世界。“古洞仙山”也不是現在的山洞。那麼他隻能是留在人們記憶中、寫在史書裏的古代曆史人物。

其2。這首詩前四句”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誌潛心建大功”是猴哥的使命和決心。也是作者的心聲。“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這兩句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去“會”見的是“元龍”。誰是“元龍”?中華民族的子孫都

是龍的傳人,創造了中華民族龍子龍孫的第一個(元)龍是誰?曆史教科書上有,比較公認的就是伏羲氏。稱為“人祖爺”。“遠觀天象,近取諸物”“一劃開天”畫先天八卦,。。開創了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曆史。是人首蛇身,即最初的龍圖騰表現者。

其3。排除了須菩提祖師在南蟾部洲的可能。

其4。透露了須菩提祖師所在的大範圍——過西海、西牛賀洲。西海在哪裏?古籍記載中,“西海”、“西洋大海”一般指現在的青海湖。古代的“青海湖”比現在大十幾倍,屬於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過青海湖、祁連山就是黃河上遊的河西、隴西為主的秦隴之地——華夏文明發源地。當時這裏的古代農耕業發達,牛是農耕主要動力,人們對牛愛護、重視、敬畏。牛當然高興,所以為“西牛賀洲”。

其5。這首詩濃縮起來就是八個字:鳳凰;橋山;幽界;龍脈。以虛托意,說的是黃帝陵,實際意義是給射謎者點出了一條解密線索“黃帝”!傳說黃帝是第一個看到鳳凰這個吉祥鳥的,別人無緣得見。也是第一個乘龍上天的人。(後麵詳細介紹)

其6。樵子所歌中的“黃庭”又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明珠。王羲之的墨寶《黃庭》,內容是抄寫了《道德經》部分內容。這裏透露的信息是須菩提祖師是道家思想的先知。

其7。這一段描寫是特別提供的,越來越明確的信息。寫作方式也用運了重點強調其意義的句式——連續用了四個“乃是”!“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

什麼寓意?“頭上戴箬笠”正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黃帝圖像標誌;撚紗、養蠶織絲、製衣是黃帝元妃嫘祖始發明的。

其8。緊接著其同上麵相呼應,樵夫說,那神仙是我鄰居。近朱者赤,鄰居關係十分密切。穿戴上當然是相互幫襯了。

其9。這裏講的,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多少人也圍繞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進行解讀。各有說法,見仁見智。這是《西遊記》作者慣用的虛實結合、意景交會的寫作手法。

靈台方寸山,是實實在在的地名、景物,也和書中內容密切相關。靈台在甘肅省靈台縣。古代叫須彌國,國人多為“須”姓。“須”姓由“姬”姓演化而來,伏羲、黃帝、周文王皆係“姬”姓一脈相承。須菩提祖師,不是也姓“須”麼。因周文王統一秦隴之地,做為其重要根據地之後。在須彌國修建了祭祀天地的靈台,故後來以“靈台”得縣名。高高矗立在山頂上的靈台,與大山相比可不就是“方寸山”嗎?這是寫實。但是又寓意“心靈之地”,這是寫虛。絕妙的結合,高超的筆法。這裏給我們又透露出了“周文王”這個謎底之一。

“斜月三星洞”好多人又解讀為“心”。如果是,就成了“心連心”了。《西遊記》作者盡管在許多地方,特別三十回以後,描寫中確實存在有堆砌辭藻、反複囉嗦的情況。但是在關鍵的地方是不會浪費一個字的。“斜月”怎麼解?第一層意思是斜月亮,第二層

意思是半個月亮。仔細推敲很久,才搞明白,原來就是個“夕”字。這樣看“斜月三星洞”就是“夕三星”洞!伏羲、黃帝、周文王,這“夕三星”不就是中華文化的菩提樹嗎?

此解讀是否射中謎底?我們繼續往下看:

其10、這裏告訴我們,猴哥已經看到了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圖。寓意周文王創作了《周易》。

其11。“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這一段的描寫是作者為了讓讀者揭開須菩提祖師的麵目,進一步明確須菩提祖師是誰,提供的特別信息。至今本人沒有發現有人關注和解讀過這一段情節。猴哥越來越接近須菩提祖師了。作者給一個道童來了個特寫鏡頭,說明這個道童可不是一般人啊。你看“真個豐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先給你展示一下他身邊是什麼人,就更加襯托出須菩提祖師的非同凡響了。道童是標準的道家風度打扮;相貌和身份差別很大;物外客,永壽童、清靜,年齡隨便說。這個道童就是姓李,名耳,字聃的老子!據傳,老子一生下來就白眉白發,白白的大胡子。母親給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老子後來的思想認為宇宙萬物來自虛無,也走向虛無。這正是“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老子主張“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汙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欲,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乎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故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由除至忘,則內外一體,皆歸於自然,於是達於大道矣”。這正是“物外長年客,一塵全不染”;據說,老子西去後活了好長好長的歲數!具體多大,最後歸哪裏都沒有人知道。幾百年後還有人在西域流沙看到了他!這正是“山中永壽童,甲子任翻騰”。

是否是老子呢?讀者可以在《西遊記》中參考本書第四章內容去從猴哥和太上老君的關係仔細分析,可能會明白。

老子為什麼會出現在此呢?這正是作者在表達中華文化的傳承關係,伏羲(先天易經)——黃帝(創禮製)——周文王(周易)——老子(將易經為源頭的中華文化發展廣大為黃老道家思想體係)。在三位巨星麵前,此情此景中老子當然是個道童。

其12。猴哥和道童的對話進一步告訴我們須菩提祖師是未卜先知的人。三位都是易經的創立、發展人,真正的預測大祖師,能不知道猴哥要來嗎?

到此時此刻,神秘的須菩提祖師的真麵目終於初現了。

其13。究竟是否射中了謎底,繼續看。猴哥終於見到須菩提祖師了,百聞不如一見:“大覺金仙”是常用來形容玉皇大帝做太子的時候的形象的,伏羲是天下人皇第一,可以比喻為玉帝太子時形象。“西方妙相”是借用西方菩提樹來形容中華文化開創者——三星就是中華文化的菩提樹。“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是易經詮釋的景象。“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是黃老思想的核心。“與天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三位巨星都是經曆了不同的劫難,特別是周文王在生死劫難中演繹成了《周易》。都是創

造啟明人心的中華文化的法師啊!

神秘的須菩提祖師終於和猴哥見麵了。我們的謎底也解開了。究竟對不對?請看下集:猴哥學到的本事之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