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北洲之行(六)(1 / 2)

許是帶著怒意隨手寫成,那個字呀,真的是,清然揉揉發酸的眼,籠著眉頭仔細辨認,磕磕巴巴的認出一些字跡,連猜帶蒙,拚湊出一個完整的事件。

她講給淩峰聽:“這上麵大致是說……”她瞟了淩峰一眼,有些難以啟齒,“北幽王身邊有位絕世美姬,北洲王垂涎已久,他知北幽王窮困無錢為將士置辦冬衣,趁機提出要幫他們南下采買布匹趕製棉衣,但卻要北幽王在戰爭平息之後,把那位美姬送到北洲王府來……”

說完,清然與淩峰互相看著對方,又同時挪開目光。尷尬得不知說什麼好。

誰能想到,孩子都快降世了,北洲王卻心心念念別人的女人。瞧著溫潤君子,背地裏卻是這般德性。

她把協議還給淩峰,摸摸發冷的鼻子說:“好困,我回去睡會。”

淩峰問:“那這個東西如何處置?”

清然已然走到床邊,背對著他擺擺手:“這麼個惡心人的玩意兒,還留在世間作甚,趕緊燒了去。”

淩峰默然,拿著東西關上門出去了。

清然坐在床沿彎腰脫下鞋,忽然歎了一口濁氣,心裏像壓了塊石頭,沉甸甸的,十分壓抑。

她在心口捶了兩拳,倒在床上,側身躺著,腦子裏將這幾天發生的事過了一遍,又想起上一世七公主跟她講的零零碎碎的事情來,直到頭痛得要炸開才強迫自己閉眼休息。

然而,睡著了夢裏也不消停,這一世和上一世的事情交織出現,像兩條巨蟒,相互纏繞撕扯。

蕭致坐在書案後,書案上攤開了一張北洲的輿圖,在幾處重要軍事要塞分別放置了一麵小旗幟。輿圖旁邊是一封攤開的信,信的內容簡短清晰,落款是正身處北洲的封逸。

他傳信回京城,告知蕭致他已經到達北洲中軍大營,接管了北洲軍,拿到了兵權。信的末尾,他提到一件事。

他的司馬詹清澄和護衛統領淩峰在半路與他們分開,往北洲王府去了。

蕭致瞥了一眼信上那個名字,想起臨行前一晚到司馬府找他的情形。

夜已深,他長發披散在身後,寬大的衣袍下是消瘦的身形,像多年不曾被好好喂養所致,躬著身子跟他行禮。

侍從手裏的燈籠照不清他的臉,但蕭致卻於昏暗中清晰感受到他眼中的堅定,以及誓要成事的決定。

似被他感染,蕭致握了握手指,伸手從書案邊的盒子裏取了一麵無名旗,插在北洲王府。而後緩緩靠在椅背上,盯著輿圖上的布防圖。

北幽境內共有四城,三城都在邊境線上,西北與西洲接壤的是陸林城,因著地貌多險峻,多是斷崖絕壁與西洲接壤,非人力能翻越,朝廷並未重兵布防,隻派了五千人鎮守此城。

中間是琵琶城,因城池如一把曲頸琵琶而得名,此城多山丘,城在坡下,形成俯仰之勢,易攻難守,故而北洲十萬大軍就駐紮在琵琶城內。

北邊與無名河相連的城叫遙鄉城,此地一半是山丘一半是曲樂山,朝中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琵琶城,遙鄉城內兵務布防便就交給北幽王自己鎮守了。

原本萬般皆好,誰料今冬來得早,北幽王還沒湊夠銀子置辦冬衣,戎狄就直衝遙鄉城而來。

寒風瑟瑟,士兵們都無法拿起凍成冰棍的兵器,如何上陣殺敵,保衛家國。

仗還沒打幾場,人就凍死不少,如今隻剩下五千不到。

戎狄多騎兵,沿著邊境線,能迅速穿梭在兩城之間,以至於將琵琶城守軍以及北幽王耍得團團轉。

而北洲王蕭君昊手下一萬人,全部鎮守在無名河峽穀以及戎狄新開鑿的一處通道口。

北陽那邊的渡口,暫無異動,暫且不用理會。

縱觀整個戰場,戎狄人數雖少,但因地形地勢之差,我軍形式十分被動。

內侍進門來悄無聲息換了茶,燃了提神香,又默默退身出去。

青煙靜靜傾瀉流散,蕭致閉上眼,手指在扶手上敲打,發出輕微的“篤篤”聲。

再睜眼,目光落在那枚無名旗幟上,眼底一片清明,低聲道:“你會怎麼做呢,詹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