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少時伴(2 / 2)

這下好了,官家的一句話,風清若就留在東京城做學童,一留就是了兩三年。也就是在那時候,他對中原文化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雖然風母在風清若幼年就開始對他進行漢族文化的教育熏陶,但始終是沒有大環境的。這幾年滯留東京反倒讓風清若加深了對民族的了解,同時也將中原人的禮儀、文化深刻的印在了心裏,體現在了自己的行為舉止上。

還記得有一年春假,風清若和其他氏族子弟約好一同去東京城西郊的青庭院集會。那個時節,郊外的野花隨風狂長,枯木煥發新裝,河邊溪水潺潺,一地的柳絮飛舞在林子間,景色生機盎然,一切都讓人心緒舒展。風清若在青庭院門外,忽聽得餘音嫋嫋,卻不知笛聲從何處傳來。子弟們紛紛進了青庭院大門,準備赴約稍後的詩酒雅集。風清若卻踱著腳步去尋那笛聲去了。他來在了河邊,隻見一個比自己稍小兩歲的青年佇立在淺淺的溪水邊,雙眼望著清澈的水流,雙手平舉著那隻竹笛在嘴邊。風清若看入迷了似的,一動不動,直到男子喊他:“兄台也喜歡吹笛?”那人便是邢仲雨。

“不會,你可願教我?”風清若鬼使神差地問出了口。

“我在等人,明日吧,明日你還是這個時間,來找我。”

就這樣,風清若和邢仲雨成了一起吹笛,一起溫書的夥伴。在這個偌大的、孤獨的東京城裏,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同類可作伴。半月後,邢仲雨說自己要回家了,如果有可能的話就讓風清若去南下的青衣鎮找他。

可是,自此以後二人就再也沒能見麵。

忽然有一天,回鶻來了使者,說是跟官家請了旨意,接風清若回去的。使者也隻說是風母想念兒子,然後匆匆帶著世子回去了。到了回鶻他們才告訴風清若,他的父親、回鶻王風不悔在青衣鎮死了。十七歲的風清若涉世未深,當時並不知道其中的原委,他也隻是當父親是幾方勢力廝殺的回鶻方領導而已,悲痛父親在征戰中不幸喪生。而風母劉昊深知丈夫為人,認為他的死沒那麼簡單,可是她當時不在青衣鎮,也隻能推測。她知道風不悔一直執迷於尋找什麼寶藏,所以懷疑丈夫可能死於利益紛爭,但究竟是不是與人結盟又分崩離析,或是與人結怨為身外之物喪命,她也未知。唯一清楚的是當年風不悔好似有意與吐蕃聯姻,有段時間他那弟弟,風不言王爺還曾出使吐蕃,雙方來往甚密。但是風不悔出了事,吐蕃人卻沒有任何消息。

風母劉昊告訴兒子風清若,他父親既然死於此案,又背負屠殺罪名,那麼欲替父洗脫冤屈,需查清案件來龍去脈。風清若默默記下母親的叮囑,也從那時起繼承了父親的若風劍並勤加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