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相親相愛將近一個月後,我與我媽終於爆發了第一次爭吵。爭吵在意料之中,隻不過爆發的時間隱隱讓我有些吃驚——我原以為半個月就應該爆發一次的。
其實我與我媽是很少吵架的,倒是我和我爸,平時總摩擦不斷。我媽什麼都好,就是太愛嘮叨,長年累月的話,翻來覆去不知道要說個多少遍。起床太晚要嚷嚷,吃飯太慢也要說一嘴,待在自己房間說不合群,躺在沙發上又說坐沒坐相。不過都可以忍了,畢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母親。
這一次與她發生爭吵其實主要原因也不在我們倆,而在於她和父親的爭吵。吃著飯呢,我爸一時貪杯就多喝了點酒,我媽就開始嘀咕起來。我爸一向是“耙耳朵”,幾乎很少對我媽凶,但許是多喝了幾杯的緣故,再加上身為“一家之主”的壓力一直都在,於是破天荒地臉紅脖子粗大聲朝我媽吼了幾句。可就是這幾句一下子打開了我媽的話語匣子,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吵了起來。
吵的點翻來覆去也無非那些點,我媽說好人沒好報,因著他的身體叫他少喝點反而惹人嫌;我爸梗著脖子也不多說,一會兒冒出一句“要你管”;我媽又數落他不爭氣,躺在家裏不做事經濟又暫時沒來源,話裏話外是怪他平時賺得不多開銷卻大,導致積蓄不多;我爸就說不出話來,隻低頭不語,瞧著倒有幾分窩囊與可憐了。
我看不過,就幫著我爸說了幾句,於是便一同遭受我媽的怒火。
我說,不工作是暫時的,誰能保證沒有失業風險呢,你能不能少說點?吃飯時也說,幹什麼你也說,煩不煩嘛?
說完我就後悔了,果不其然,就著“我和我爸兩人對付她一人”這一點,她氣勢洶洶朝我們開戰了。
在我不甘示弱和她吵了幾回合以顯著的差距完敗之後,我便和我爸一起,安安心心左耳進右耳出了。
在朋友圈看到我一個朋友在吐槽她媽,她說她和誰都能處好關係,唯獨除了她媽。三觀不合,則交談不到一處;互相嫌棄,隻能見麵就吵。
朋友是個活潑可愛的小仙女,因為念的是中文係,所以在我們的印象中一直是溫溫柔柔飽讀詩書的,乍一看她這暴躁的語氣,我們都驚呆了。我們都安慰她說,語氣耐心一點動作勤快一點,少說話多做事,保管你們母女關係直線升溫。
她發來無奈接受的表情包。過了許久,打過來一句話:
——“愛和尊重,這兩者並不矛盾。”
是這樣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父母天生都是強勢的,以愛的名義做著所有事,無論對錯,也無論尊重與否。而子女天生就是要服從的,否則就是不聽話,嚴重點就是不孝,是大逆不道。
很少有人會從子女的角度去想一想爭吵的緣由。
「我這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堪稱最具有迷惑性的言辭之一。
說出這句話的人通常為二人中的強勢方,比如父母、老師、老板、情侶/婚姻中強勢方(或意圖占據主導地位),也會在朋友中出現。
每個聽到這句話的人應該都產生過困惑、自我懷疑,甚至最後可能因為被對方指責而陷入混亂。
——我不願意做的事,你強迫我去做,反而說這件事是為了我好?
——你花這麼大力氣說服我,真的隻是因為,這件事對我好?
所以每當我們遇到有人苦口婆心勸我們做某一件我們原本不想做的事,而理由是「我這是為了你好」時,不要急著感動,先冷靜冷靜,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