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到極致了,反而會覺得沒想象中的那麼不好——或許還是我自己不夠鹹魚。
慢慢在心底覺得,有事情做還是挺好的,有成就感,也有價值。
哪怕這些工作很繁瑣,或許也沒有那麼大的能量,但我就是覺得,你看,我也能做好一些事,我並非一事無成的。
網上的毒雞湯喝多了,會覺得鹹魚就是對抗世間所有不公與黑暗的唯一方法,躺平的背後是對所有命運安排的無聲抗議——
鹹魚躺平的自己仿佛正在洋洋得意:“傻子才努力呢,越內卷,越平凡,隻有鹹魚躺平,才是明智的不同流合汙的。”
但其實,人生的意義在於奮鬥。
內卷不是理由,隻要我們做好自己該做的,努力拚搏,堅持不懈,那麼青春的底色,一定既鮮豔,又明亮。
其實剛剛進入工作狀態的我也是這樣一種“躺平”的想法,一方麵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另一方麵也是害怕自己就算努力了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躺平”,折射的是當代年輕人因為競爭壓力過大、社會內卷現象嚴重、自我意識過強以及人性中懈怠欲望愈益強烈的一種現實狀態,這既是一種社會現象,更是一種群體心理現象。
躺平的是我們的身心,落後的就是我們的人生。
在適應了上班狀態兩三個月之後,我漸漸習慣了工作上的困難與辛苦。也讓我逐漸體會到工作的樂趣——
樂趣在於成就感的鑄造與形成。
當你認真完成一件事時,內心深處真的會充滿驕傲與自豪。無需他人的誇獎或者景仰,成功的結果,就是最好的答複。
奮鬥的人生,處處是美麗風景。
如果還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工作,不要猶豫,盡情去做好了。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一課題,試錯成本不高,你可以一直選擇,一直更改,直到你滿意為止。
畢竟是陪伴自己一輩子的工作,還是要努努力把它變成一項事業來對待,才會開心得多。
感覺越長大,經曆的分別越多,越能感到一輩子的承諾的可貴。
以前看電視劇看小說,看到男女雙方互許餘生,隻覺得好甜,他們終於在一起了。
現在再看這種,不禁覺得,真好啊,好像眼見兩個一路漂泊的靈魂以後就有了底,有了歸宿。
人越大就看問題越客觀,這當然是好的。
不過隨著我們的長大,隨著我們把人和物的區分越明顯、界限越清晰,我們固然得到了相對真實,但往往也失去了人情味、失去了對事物的共情。
再也不會在風吹樹葉的時候幻想出一個悲涼的愛情故事,也再也不會在花朵凋零的時候傷心落淚。
現實和想象越遠,這個世界也變得越來越無趣了起來。
總是想著如果可以重來就怎麼樣怎麼樣,但其實不能重來啊。
每天下了班,一邊聽歌一邊走回家,夕陽的餘暉灑在身上,總會讓我想到些什麼。短短的幾分鍾,卻會讓我享受到,這種清醒而又理智的思考,所帶給我的愉悅。
如果我持續一段時間沒有反思或者思考些什麼,我就會焦慮、煩躁、不安,總覺得自己又變成一具沒有靈魂和思維的軀殼。
好吧,不管我是否會去做,但至少要先想到。
哪怕行為隻是思維的百分之一,也會讓我受益匪淺。
我也特別喜歡日出或是夕陽時,一個人去散步。
穿一身輕鬆的衣服,塞個耳機,就這樣出發。
其實我很懶,很多時候也更願意窩在家裏,但是我還是強迫自己必須得出來走走。
外麵的空氣都是不一樣的,比起家裏的閉塞,“走出去”才能更近地與整個世界接觸。
特別特別喜歡那種感覺,即一個人慢慢地或是大步地向前走,不顧一切,隻是向前走。
在隻是“向前走”的這段時間裏,短暫地忘記了生活,忘記了煩惱,把自己置身於世俗之外,什麼都去不想,什麼都不去看。
有時候靜下來一個人撲進風裏,邊走邊想想未來,想想理想,無論再勞心傷神的事情,似乎都能在這段時間裏想通,於是就豁達起來,覺得沒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