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清燉》(三十)(1 / 3)

《清燉》121

劉木木在回省城的路上,打電話約牛大偉和劉英來辦公室等他。

牛大偉退休以後,身體由於前幾年中風影響,後遺症一直沒有恢複好。再加上老婆和兒子對他感情就比較淡薄,在家閑著沒事做,也不照婆姨和兒子媳婦待見。有時候就無緣無故的發脾氣,鬧的家裏雞犬不寧。他老婆兒子不斷地找劉木木勸說牛大偉,還提前討要餐廳的分紅錢,搞的劉木木也很為難。恰好老劉隨著年齡大了,也不願意在餐廳幫忙,劉木木考慮牛大偉退休後家裏的生活現狀,雖然身體健康欠差,但腦子好用的實際情況,就安排來餐廳幫忙管理,單領一份工資,緩解牛大偉因退休工資不夠花的窘境。

劉木木到省城天已經黑了,在家見過媽和老馬,吃過飯,便來辦公室。牛大偉和劉英已經等了一會,坐在沙發上喝茶。

劉木木一進辦公室門,牛大偉就把餐廳搬遷和政府賠償的問題,清清楚楚的告訴了劉木木。這一點,劉木木非常的讚賞,要比劉英的哥哥老劉強多了。接下來,劉英就像訴苦一樣,把哥哥老劉和兩個侄子,巧取豪奪政府賠償金的情況,明明白白地講給了劉木木。實際上,劉英所說,劉木木心裏一本賬,他了解老劉二個兒子的為人處世,也知道老劉管不住二個兒子,除了分錢,平時老劉有關頭疼腦熱根本見不著他們。

劉木木聽完牛大偉和劉英的介紹後,一邊抽煙一邊說:“餐廳的搬遷按照政府規定辦理,至於合同未到期,提前支付給老劉的房租,要看老劉二個兒子的的態度,聽不聽勸說,再做決定是否退回。”劉木木說的很明白,劉英和牛大偉心裏也很清楚。

臨出辦公室門,劉英對劉木木說:“這次回來,就不準備去外省了。兒子他爸去世後,生活在外地也沒有個親朋好友,決定兒子、媳婦還有孫子,一家四口回縣城買房子安頓下來,這樣離婆家弟兄姊妹也近,都有個照應。”

劉木木笑著說:“這樣也好,過一段時間,我們公司在舊堡鎮開發的房子竣工後,可以優惠你一套”。

牛大偉知道,劉木木出麵幫劉英說話,老劉的兩個兒子一定會聽。這些年他們靠劉木木餐廳支付的租金,不僅不愁衣食,還在劉木木開發的小區,優惠買了住房。所以,牛大偉知道劉英從外省回來,為分賠償金的事,把哥哥告上法庭,就覺的明顯不妥。於是他給劉英出主意,與其你們兄妹上法庭解決糾紛,不如請劉木木出麵處理,既不傷和氣,還能讓兩個侄子服氣。

劉英也明白哥哥老劉的處境。和哥哥打官司,實際上是和兩個侄子打官司。

果不其然,老劉的兩個兒子,見劉木木出麵處理他們家和姑媽劉英的糾紛,沒有再敢耍無賴,把搶占的賠償金一分不欠的拿出來,歸還給了劉英。劉英見事情處理的合情合理,就從法院撤銷了起訴狀。劉木木見老劉的兩個兒子,聽他的話,把吃進去的賠償款吐了出來,給了自己麵子。於是,也沒有再追究多支付的租房費用。

劉木木協調處理完這件事情後,就安排牛大偉負責裝修新的木木餐廳。

新的木木餐廳,在劉木木和小羅合作開發的小區門口。房子是劉木木自己公司的,麵積也比原來餐廳大一半。關鍵是上了年紀的馬長貴和王玉春就住在這個小區,每天溜達著來去方便。離牛大偉住的房子也不遠,走著就到了。

這天中午,牛大偉在劉木木的辦公室,正在商量裝修的設計風格。突然,劉木木的電話唱起了《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的曲子,這是劉木木剛剛給手機調的鈴聲。他麻利的拿起手機,就聽電話那頭哭叫聲一片,肖衝驚慌失措的大聲喊著:“樓房塌了,埋在地下好多人,你趕快過來。”

劉木木一聽,頓感頭發都立了起來,驚的瞪大了眼睛。

牛大偉見狀,感覺剛才接到的電話,肯定說了啥大事。他起身來到劉木木身邊,迫切的問道:“不要著急,遇事冷靜,碰到啥事了”?

劉木木扶著桌子,喘了一口氣,回答道:“舊堡鎮蓋的樓塌了。”說完話,就給小羅打電話:“不好,舊堡鎮的樓出事了,你趕緊出發,我隨後就安排組織搶救”。

掛斷小羅電話,又撥通朱大傘的手機,大傘說,他在趕往舊堡鎮的路上,已經通知縣城醫院、公安和消防部門,都正在往出事地點趕。

小羅和劉木木前後不差一頓飯的功夫,從省城都趕到了舊堡鎮出事工地。

現場一片狼藉。朱大傘已經在工地,召集公安、住建、消防和醫院組成了搶險救援指揮部,刻不容緩的展開了搶救工作。他見劉木木和小羅趕到了現場,鐵青著臉色,一句話都沒有說。就在此時,接到報告,在省城開會的縣一二把手,也趕到了現場。當即在塌樓一處空地上,召開了搶險會議,責成縣政府有關部門協調各方力量,把埋在塌樓底下的工人,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出來。由於肖衝是建設工地的具體負責人,熟悉塌樓的設計結構,也認識施工部經理,他帶領四十多人的建築工人,鑽進塌樓底下不斷的往外抬人。究竟埋了多少工人,他也不知道,隻是一個勁的帶領幹活的工人,在不停的清理現場。

經過一個下午的搶救清理,從塌樓底下找到了七個工人的屍體,還搶救出了十一個砸傷的工人,全部送到縣城醫院進行救治檢查。

在搶險救援過程中,劉木木和小羅都被現場維護秩序了警察擋在現場外邊,唯有肖衝帶領幹活的工人配合公安、消防戰士在不知疲倦的搶險。

具體傷亡情況劉木木和小羅並不清楚。他倆自趕到現場,一口水都沒有喝,垂頭喪氣地坐在工地的沙子堆上,唉聲歎氣。

張山知道工地出事後,也隨後趕了過來。他看到劉木木和小羅坐在沙堆上,跑過來,給他們遞了兩瓶礦泉水說:“事情已經發生,現在怨誰都遲了。當下不是找原因的時候,你們兩人現在最好是打起精神,從各方麵籌集資金,組織人員開展善後準備工作。特別是死者家屬的安撫,一點都不能拖延。我建議你們兩現在開始,把死者家屬的名字和聯係方式搞清楚,聽從指揮部的安排,看什麼時間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張山在處理這種應急情況,有一些經驗。那時候劉英是北山鄉長,朱傘是鄉人大主任,他是副鄉長。一次幫助信用社依法收貸,一位村民被派出所扣在鄉裏不幸暈倒去世,恰好劉英和朱傘在省城辦事,村民就把鄉政府圍了起來鬧事。朱傘在電話裏給張山出主意,趕快讓信用社拿錢安撫死者家屬,把死者拉回家,圍觀的群眾就自然散去。辦法非常奏效,劉英和朱傘從省城趕回來,事情就基本平息。在張山看來,拿錢能使鬼推磨。安撫死者家屬的問題就是花錢多少的問題。

劉木木和羅總知道張山說話的意思。就急忙給公司財務人員打電話,要求和銀行聯係提取一百萬元現金,趕天黑押送到舊堡鎮搶險工地。

經過不間斷搜尋搶救,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消防、公安和在場的工人把塌樓底下的殘餘又重新清理了一遍,再沒有發現遺留人員。根據指揮部的安排,經過肖衝和施工現場負責人的再三核實,確認死傷人數為十八人,其中七人失去生命,其餘十一人不同程度的受傷,都安排在縣醫院救治。搶險指揮部當晚在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搶險救援過程,以及死傷人數後,宣布肖衝作為工程建設項目現場負責人,公安機關依法拘留,協助調查。同時成立七個死者家屬安撫接待小組,由張山和劉木木負責處理安撫接待事宜。劉木木作為開發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不得離開死者家屬接待小組所在地,隨叫隨到,接受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