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化的取名方式
當然,不要認為這兩個人真的是天生神力,從公司一創立就開始研發第一流的遊戲,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原始積累。要讓兩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完成一個暢銷遊戲的製作,未免太難為他們了。沒畢業的他們,也未必能夠說服別人來買自己的遊戲。正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他們很清醒地知道:現在要打好基礎。因此,他們選擇了為其他工作室製作遊戲端口,這包括J.R.R.托爾金(J.R.R.Tolkien)的《指環王:卷Ⅰ》(TheLordoftheRingsVOL.Ⅰ)以及《戰棋Ⅱ:中國象棋》(BattleChessⅡ:ChineseChess)。
這種“先打工後創業”的方式,據說開啟了兩個研發者的一個超級思維,後來被融合在由他們研發的經典即時戰略遊戲《星際爭霸》(StarCraft,以下簡稱“星際”)之中。熟悉這個遊戲的玩家都記得,除了閃擊戰外,要想獲得最後的勝利,就需要不斷地采礦和發展科技,而不是一味地去進攻別人。據一個暴雪的研發者半開玩笑的說法,這其中就包含了暴雪的創業思維:安心打基礎,少量出手,要麼不出擊,一出擊就要讓對手一次性玩完。當然,在實際的遊戲過程中,更多的星際高手並沒有去實踐邁克和艾倫暗含在遊戲中的這種思維。
在給別人做了不少遊戲端口、打了幾場漂亮仗後,邁克和艾倫也沒荒廢學業,沒有像比爾?蓋茨(BillGates)這位前輩那樣為了事業而輟學,這其實和暴雪骨子裏的一點保守觀念一脈相承。不是說暴雪的創新精神不夠,而是暴雪同樣喜歡“拿來主義”,將別人推出的新概念變做自己的,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全麵的創新。一個特別典型的例子就是副本。最早提出“副本”這一網遊革命性概念的是暴雪,但它卻不是頭一個實踐者。可結果呢?真正將副本發揚光大並進行革命性創新的還是暴雪。最後的光榮屬於暴雪,這就是暴雪的行動方案。而艾倫和邁克就是這樣做的。在順利拿到了畢業證後,兩個人也通過給別人打工贏得了業內的高度認可。地基打好了,該建房子了。
在開發了諸如《搖滾賽車》(RockN’RollRacing)和《失落的維京人》(TheLostViking,由InterplayProduction發行)這樣的口碑不錯的小遊戲後,1994年,兩位創業者決定將自己的公司正式更名為“Chaos工作室”。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之前的《搖滾賽車》也好,《失落的維京人》也罷,都是搭載在美版的超級任天堂(Nintendo)遊戲機上的。盡管賣得不錯,盡管有幸成為美國第一個被移植到日本任天堂遊戲機上的超級遊戲,但畢竟還是在用別人的平台,受別人的製約。他們把目光放在了個人電腦上,改名字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轉型。因為他們發現公司的名字好不好真的很要命,根本沒有人記得住“Synapse”(神經鍵)是個什麼東西!神經質嗎?太不通俗、太不大眾,而且也太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