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黃巾起義已經被平定,但是各地也都時不時發生暴亂,特別是青州,到現在也沒有完全平定下來。
所以現在糧食依舊十分緊缺,柳城也是今年秋收之後才能不讓麒麟山莊輸血。
現在公孫瓚已經差不多占據了三郡的地盤,製約他快速發展的一方麵是白馬,而另一個就是糧食。
因為隻有有了大量的糧食,他才能養更多的士兵。
薑林現在擔心的是,如果售賣糧食給對方,會不會養虎為患。
略一思索,薑林還是決定按照協議上商定的來,他不但要賣糧食給公孫瓚,還要成為他最大的糧食供應商,因為他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典故。
當時齊國和魯國互相敵對,但是兩國的實力差不多,魯國有一種布特別華麗。
管仲就向齊桓公建議,大量推廣這種布匹,但是齊國內不允許允許生產,要高價從魯國進口,但是準許齊國商人向魯國出口糧食。
魯國看到出口的豐厚利潤,便紛紛放棄農業生產,轉而從事紡織業,於是乎魯國種植糧食的就更少了,糧食主要依賴進口。
十個月之後,管仲便建議齊桓公關閉了邊境的貿易通道,魯國國內的糧食頓時短缺嚴重。
魯國這個時候也意識到這場陰謀之後,便下令禁止生產布匹,重新開始糧食生產,但糧食作物生長的周期又過於緩慢,導致國內糧食價格飛漲至之前的百倍,國內饑荒遍地。
百姓在國內無法生存便紛紛出逃,不到三年的時間,魯國人口減少過半。
就這樣,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降服了魯國這個實力強大的鄰國。
薑林想的就是提高牛馬的價格,然後利用糧食傾銷的優勢,讓遼東三郡的百姓通過畜牧賺的要比種地的收入高幾倍。
這樣一來,遼東三郡的百姓就會把耕地變為牧場,薑林就可以通過糧食來了解遼東三郡的人口分布,也能間接的控製遼東的平穩。
等哪天薑林想要對遼東三郡動手的時候,隻要把糧食一停,遼東三郡自然會生出一些亂子。
而公孫瓚的兵馬沒有了大量糧草的供應,戰鬥力也不會持久。
當然,這個關鍵是薑林要控製流進遼東三郡的糧食數量,不能太多,讓他們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也不能少,不能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以一己之力供養遼東三郡,這需要的糧食絕對是海量的,但是有了紅薯和玉米這兩種高產種子,糧食對於薑林來說不是問題。
再說用糧食換取的牛羊戰馬,隻要通過麒麟商會送到南方,那也是數倍的利潤,他們也完全可以通過麒麟商會購買糧食運送回來。
再說他們和徐州糜家還保持著合作的關係,糜家可是大漢四大豪商之一,糧食那可是不缺的。
心中已經有了計較,薑林就開始看第三條協議的內容,就是希望能夠大量的采購麒麟釀等柳城特產。
這條沒有什麼好說的,薑林猜測他們的目的估計也是想用麒麟釀與烏桓三族交易。
烏桓三族本來就在遼東三郡以北以東的地盤上,薑林短時間內也插不上手,讓公孫瓚他們先打開市場也不錯。